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对兔腱骨结合部损伤后梯度结构再生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骨成熟新西兰兔36只,进行髌骨部分切除术建立腱骨结合部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P RP治疗组在缝合髌腱与剩余髌骨前,将制备好的PRP填充于髌腱与剩余髌骨界面处,对照组只在髌腱与剩余髌骨界面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第4周(n=12)、第8周(n=24)时安乐死动物收取兔髌骨-髌腱复合体组织标本。第4周时收取的对照组(n=6)和PRP组(n=6)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检测;第8周时收取的对照组(n=12)和PRP组(n=12)标本,都随机均分成两部分。一半(n=6)沿正中矢状轴一分为二,分别进行组织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另一半(n=6)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学H&E染色观察标本的形态学结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观测标本有机基质含量和矿化程度的变化,并计算出新生骨(new bone,NB)、钙化纤维软骨层(calcifie d fibrocartilage layer,CFC)、未钙化纤维软骨层(uncalcified fibrocartilage layer,UC FC)、纤维软骨层、总钙化层、总新生结构的长度;生物力学测试,评估标本的力学性能,指标为拉断载荷(Failure Load)和极限强度(Ultimate Strength)。结果:1.术后PRP组在第4周和第8周时,新生骨、新生纤维软骨的出现早于对照组,且结构比对照组要整齐。2.腱骨结合部界面在术后第4、第8周都出现矿化,腱骨复合体形成肌腱、纤维软骨、新生骨和软骨下骨4层结构;PRP组在第4周时新生骨的长度增加比对照组长116.67μm,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钙化纤维软骨层、新生未钙化纤维软骨层、新生纤维软骨层、新生钙化层、新生总结构的长度分别增加83.34μm、83.34μm、166.66μm、209.67μm、283.33μm,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新生骨、新生钙化纤维软骨层、新生未钙化纤维软骨层、新生纤维软骨层、新生钙化层、新生总结构的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133.33μm、341.66μm、383.34μm、716.66μmμm、475.00μm、758.33μm,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第8周时,PRP组腱骨复合体的拉断载荷和极限强度值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极限强度增加0.9MPa(P<0.05),拉断载荷增加54.71N,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腱骨结合部损伤后梯度结构的再生以及力学性能的恢复,增加损伤后腱骨结合部的抗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