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可以看成是民族学与古文字学的一场对话。笔者聚焦于甲骨文、金文中狩猎相关的单字,试图从民族学的角度找到这些单字难以释读,甚至还有不少单字无法被释读的原因,进而从文化残留理论出发,通过对当代湘西地区土家族狩猎文化残留事项的考察分析,构拟出先秦时期的狩猎文化面貌,从而找到破译这些单字本义的有效方法。笔者选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车坪乡的咱河村作为田野点来考察狩猎文化残留,是基于其先民早在先秦时期就与汉族有了来往,残留至今的狩猎文化事项自然会包含先秦汉族狩猎文化的痕迹。在这里获取的诸多田野资料,对于对构拟先秦狩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用麻豪(一种挂网)围猎野猪、排套配合媒子抓竹鸡的狩猎手段直接给我们提供了相关单字的释读思路,即通过猎具加动物类型泛称的造字规律来表达利用这一猎具猎获的那种动物。利用这一思路,笔者顺利释读出“(?)”这一此前未被破译的甲骨文单字,并找到其与〃署,〃的前后关联性。同时,也从狩猎的角度,对“单”“雁”“罗”等字在先秦时期的本义做了新的释读,对“(?)”等此前未被释读的甲骨文单字进行了有效的释读。由此可见,狩猎文化残留对先秦汉字中狩猎相关单字的释读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入挖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