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上海纺织集团和《家用纺织品舒适性功能整理工艺及产品开发》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们对床上用纺织品的功能需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开始追求集美观、舒适、功效于一体的床上用纺织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主要为2~3个,因此结合调查结果和实际生活需求最终确定的功能性整理包括:抗菌整理、阻燃整理、柔软整理。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多的床上用纺织品的纤维成分为棉纤维,本文选择退浆后的精梳纯棉40英支斜纹织物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功能整理。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床上用纯棉织物的柔软、抗菌、阻燃多功能一体整理,本文采取柔软、抗菌、柔软-抗菌、抗菌-阻燃、柔软-抗菌-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浸轧整理工艺,工艺流程主要为:浸渍—轧液—预烘—焙烘,或浸渍---轧液—第二次浸渍---第二次轧液—预烘—焙烘。结论如下: (1)在柔软/抗菌单一性试验中,对织物整理效果影响最大的为整理剂浓度,其次为浸渍时间,最后为轧余率。随着柔软剂、抗菌剂浓度的增大,织物的柔软性、抗菌性能分别增强;浸渍时间的延长,织物的柔软性整体上呈现优化趋势,抗菌性能明显提高。 (2)抗菌剂和柔软剂之间不会发生抑制作用,因而两者可以进行同浴浸渍整理。抗菌-阻燃整理试验结果显示,主要影响抗菌效果的是抗菌整理的轧余率,主要影响阻燃效果的是阻燃整理的轧余率。抗菌整理轧余率小于90%时,抗菌效果随着轧余率的增大而增强,但是抗菌整理轧余率对阻燃整理没有影响。阻燃整理轧余率对抗菌和阻燃整理均有促进作用。预烘温度低于90℃时,随温度的升高,抗菌效果和阻燃效果都得到提高,高于90℃后,阻燃性能开始降低,抗菌性能仍然提高。焙烘温度为120℃较优,高于此温度后,织物抗菌性能下降,阻燃性能也不同幅度的降低。焙烘时间不宜太长,否则纤维性能受到损坏,超过120s后,抑菌圈直径缩小,损毁长度降低,多功能整理效果受影响。 (3)在柔软-抗菌-阻燃多功能整理试验中,织物的断裂强力明显小于只经抗菌-阻燃整理后的织物断裂强力,加入柔软整理剂后的多功能整理试验结果变得复杂,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也不再简单,综合比较发现,抗菌效果和阻燃效果的变化规律与柔软效果几乎相反。轧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最终与纤维相结合的整理剂的多少。预烘温度越高,织物对应的抗菌效果和阻燃效果越佳,但只有在预烘温度为80℃时,织物的柔软性能才略高于原始棉布。预烘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与预烘温度相似。焙烘温度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虽然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纤维分子与整理剂分子之间的结合,但是高温作用下,整理剂活性受到影响,并且纤维大分子链段的剧烈运动减弱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力,特别是温度高于140℃后,织物的断裂强力瞬间下降。各因素对柔软-阻燃-抗菌多功能一体整理效果影响排序为:预烘温度>预烘时间>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综合抑菌圈直径、损毁长度、总回复角、总弯曲长度和断裂强力等因素,分析得到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8min、焙烘温度为110℃、焙烘时间为120s时各指标都接近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