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复合形态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研究 ——以2015年为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污染是制约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环境因素,会给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基于环境化学的源头治理到利用城市形态的综合治理是改善空气质量途径的重要转变。然而,局限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理论方法的不成熟,长期以来对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研究较为有限。本研究基于2015年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的城市实际边界(提取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中的城镇用地)、空气质量指标(PM2.5、PM10、O3、NO2和SO2浓度)和本文所构建的多层级城市复合形态测度指标系统(包括城市物理结构、社会经济、人类活动强度和支撑管理层),深入了解了城市复合形态与空气质量的影响关系。首先,采用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 1日的逐日气象和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全国各空气质量指标在稳定气象条件(风速低于4m/s,无雾、雨和雪等特殊天气状况)下年均浓度的全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质量评价。为进一步了解区域空气质量特征,本文探究了七大地理分区(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和七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珠三角、成渝、关中和辽东半岛城市群)两个地理尺度上各空气质量指标的区域特征与质量评价。其次,为全面表征城市形态,本文利用土地利用/覆盖、人口空间化、社会经济和兴趣点等数据,在以往多以物理结构和社会经济要素为主的城市形态基础上,叠加了城市人类活动强度和支撑管理层要素,构建了多层级城市复合形态测度指标系统。然后,本文在各空气质量指标与城市复合形态系统各测度指标之间两两对应地建立了 150个回归方程,重点探究了二者的影响关系,并在区域尺度上分析了城市复合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的区域空气质量改善途径。最后,通过建立城市复合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综合探究了二者的影响关系。本研究为系统理解城市复合形态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案例,为今后精细化地理解人-地系统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我国空气污染较严重,其中PM2.5、PM10和SO2的年均浓度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AQGs),全国所有城市的PM2.5和PM10均超标,有60%的城市NO2超标,20%的城市SO2超标。各空气质量指标(PM2.5、PM10、O3、NO2和SO2)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性,Moran’s Ⅰ指数(分别为0.692、0.568、0.157、0.469和0.523)均大于0且达到0.01的显著水平。全国空气污染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以PM10和PM2.5为主)、新疆西南部(以O3为主)和东北地区(以SO2为主)部分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西南与华南等地。(2)通过指标间两两建立的150个回归方程可知,城市复合形态对空气质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城镇用地、道路面积、绿地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用电总量、全社会供气总量增加,空气污染均会加重。城市结构的形状复杂度越大,聚集度越小,空气质量越好。达一定规模的城市复合形态物理结构和社会经济层指标有缓解空气污染的趋势。人类活动强度与空气质量的影响关系显著。多数城市的支撑管理投入与空气质量的需求尚不平衡,需加大投入。(3)城市复合形态与空气质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且CFI和NFI(分别为0.934和0.946)均大于0.9。结果显示,城市复合形态物理结构层(W)、社会经济层(E)、人类活动强度层(R)和支撑管理层(Z)对空气质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1、0.26、0.54和-0.81,即人类活动强度层比物理结构和社会经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关系更强,支撑管理的大力投入会明显缓解空气污染。(4)七大地理分区中,华南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好且与城市复合形态较为协调,华东地区的空气质量在城市形态要素影响下得以改善。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空气污染应分别与能源消耗量大、土地粗放利用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和支撑管理水平较低且区域空气质量差异较大。七大城市群中,京津冀与长株潭城市群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模式较科学。关中、成渝和辽东半岛的城市群需通过提高城市活力来改善空气质量。在今后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应结合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作针对性地综合治理。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经HPLC-MS/MS手段鉴定分离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小鼠行为绝望实验初步探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潜在抗抑郁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氟西汀10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 g·kg-1、2.5 g·kg-1),连续灌胃给药12天,于末次给药1 h后,测定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进而采用利血
极光是出现在地球南北极高纬地区的一种典型高空大气现象,它能直接反映出地球磁场变化和太阳活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极光图像进行有效的分类,并研究不同类型极光的发生规律,能帮助人们研究极光的发生机制和磁层边界层动力学过程,对深入研究地球磁层结构和日地能量耦合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的极光观测产生了海量的极光数据图像,并且每年仍以数千万的数量持续增加。现有的极光图像分类研究主要采用人工分析或强监督分类方式,
目的:探讨瘀血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的HL-1心肌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对NLRP3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瘀血痹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1,0.2,0.4 g/kg灌胃;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0天后制备含药血清。将心肌细胞HL-1分为空白组,LPS处理组,LPS+瘀血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LPS+MCC950组。收集上述各组细胞,CC
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河流阶地,作为河流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变迁的产物,也是古环境信息载体之一。汉江上游地理位置独特,地处秦巴山地,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同时,受青藏高原隆升和秦岭造山带影响,构造活动强烈。流域内山间盆地和峡谷相间分布,覆盖厚层黄土的河流阶地多发育在盆地中,成为记录流域古环境信息的理想载体,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近年,关于汉江上游流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一
目的:通过测试贵州省兴仁县烂木厂和丹寨县四相厂两地12个朱砂原生矿石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硫同位素组成。分析两地朱砂微量元素含量和硫同位素组成后建立矿物类中药微量元素含量-同位素示踪技术的中药材产地识别方法。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朱砂所含的50种微量元素含量,用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法测试朱砂样品中的硫同位素组成。将朱砂微量元素含量用OriginPro 2018软件做聚类分析和多变量主成分分
学位
学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党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根"和"魂"作用的主要手段,也是党组织在企业独特优势的重要表现。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承担起企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明确党委(党组)的领导地位,坚持党政主
期刊
具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过程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因其高的固态发光效率和大的Stokes位移,在生物成像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向水杨醛结构中引入NN-二苯基氨基结构,设计合成了 一系列可以产生ESIPT过程的AIE分子(TS、TS-OMe和TS-NMe2)。分子在聚集态下,三苯胺结构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