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充足率是按照监管要求银行在一定资产规模下必须持有的资本数量,等于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1988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针对十国集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随着时间的推移,协议被全球银行业所普遍接受,成为银行业的公约。2004年经过多方征集建议修改完成的新巴塞尔协议,新协议为全球银行业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监管框架。新协议也将最低资本要求作为新框架的第一支柱,并强调了资本计算与监督监察和市场约束的结合。 中国于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商业银行的资本比例管理制度。但是直到2004年3月1日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才明确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完善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历程及现状。本文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从资本充足率的相关规定入手,介绍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和《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内容。 接着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实践,重点介绍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资本充足率较低,而且还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最后对健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选择了渐进化方式的改革,由于在渐进式改革中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城乡在经济运行体制及发展水平方面均存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成为新一轮区域主义浪潮的显著特征。为了防止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无偿“外溢”,南北型自由贸易区也要制
本文对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体制进行了研究。文章以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发展途径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金融业经营发展模式进
HAT循环和 STIG循环是当前大力发展的先进热力循环 ,对其燃烧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是了解湿燃烧特点的重要方法。该文介绍了为研究 HAT循环和 STIG循环中湿燃烧而建立的大湿度燃
本文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成为世界上对国际资本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