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培养高中生的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其中区域认知素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区域认知素养的研究既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地理学科发展的方向,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倾向。高考地理试题是教育学者每年研究的热点,大多从考题中教材各部分、各个知识点所占比重及年际变化等角度分析,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分析高考试题的研究较少,结合学生对高考题的作答来分析区域认知素养的更少。为了推动区域认知素养的体系建构,发挥区域认知素养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以及学生作答情况来对区域认知素养进行研究势在必行。立足区域认知素养,以教育评价理论、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典型分析法,分析2016-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Ⅲ卷试题中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情况,发现其考查特点主要是:区域认知素养考查尺度差异大,试题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各种区域尺度;区域认知素养考查方式图文结合,涉及区域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地理示意图和地理景观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区域认知素养考查内容全面,从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联系、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等五个方面来考查。同时,选取了2016-2018年全国Ⅲ卷地理试题的第36题和第37题组成试卷,对南充高中嘉陵校区高二学生进行测试,并选取典型样卷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学生在区域认知方面存在两方面的典型问题,即区域定位的能力缺乏、现象与本质联系的能力欠缺。因此,针对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特点和学生在区域认知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以下策略:一是从不同尺度来分析地理事物和剖析地理问题,并且注重不同尺度之间的尺度关联。二是重视解读各种地理图表,如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理示意图和地理景观图等。三是从经纬线定位、海陆位置定位、相对位置定位、区域轮廓定位和区域特征综合定位等方面来提升区域定位能力。四是从教授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方法,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加强思维训练等方面来提高现象与本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