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救助法的建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或社会风险,由此产生了各种社会救助需要。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产生了社会救助制度,并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逐渐法制化、系统化。从世界各国社会福利事业来看,社会救助在保障公民生存权方面充分体现了国家职责的作用。同时,社会救助也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平衡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提高,传统的社会救助理念正在发生改变。我国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已经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保证社会救助目标和方式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经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救助立法进行思考和研究,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考察,梳理了我国古代社会救助思想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分析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变迁过程。通过概述英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社会救助法律体系构建和完善过程,尝试对这两个国家较为完备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进行总结,探索国外社会救助立法理念的转变。进一步区分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法、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同,从多个方面分析明晰社会救助法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关系。   从利于整合社会救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政府形象阐述建立社会救助法对经济运行的促进功能;从促进公平正义、保障基本人权和共享发展成果论述社会救助法对构建公平社会的作用;从利于塑造社会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强调社会救助法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意义;较为系统地从促进社会经济有序运行、构建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等三个方面分析建立社会救助法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理论总结,进一步提出社会救助立法的六大原则并逐一阐述;较为系统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救助法体系:社会救助对象的界定、救助标准的核定以及社会救助范围,既注意对传统救助内容的继承,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当前国情的客观状况。   最后,文章从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构建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规范社会救助监督机制,健全司法救济程序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就社会救助立法中的难点社会救助法的运行保障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技术中立即禁止技术歧视,不得仅仅因为实施了某种技术手段、措施而对之产生歧视性待遇。这是技术中立最为全面的解释。而从不同角度说,可以得出技术中立坚持技术与技术之间的
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项国家制度,检察机关是在我国宪政体制下专门的法律监督的机关。权力的有效运行需要强有力的制约,检察监督制度存在具有其正当性。本文将全面剖
通过反应介质的选择,研究了两种β-环糊精磺酸酯异构体的合成方法.并讨论了配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操作方式等修饰环境对合成β-环糊精磺酸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行政指导作为当代新型行政管理的一种柔性监管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其基本理论范畴不断深入探讨,成为当代行政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同时,行政指导作为行政管理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的产物,在国内外行政实务中发挥出特殊的行政管理功效。行政指导在我国有合理的法治理论基础与法治建设实践,但由于行政公务人员对它的认识不深、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行政指导在我国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缺失。必须在鉴析国外行政指导法治化路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了短翅材小蠹[Xylosandrus brevis(Eichhoff)]和两色材小蠹[Xylosandrus disclor(Blandford)]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2种雌成虫体均为圆柱形,前胸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新时期以来中国面临的客观问题,它涉及民主与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对此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是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