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全部的人类经济发展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金融危机如“幽灵”一般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和造成的危害是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的。然而,什么是金融危机?它的生成机制是什么?对它的爆发能否预防和预警?如何对其进行治理或减少它带来的损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选择金融危机的生成和防范作为研究主体,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深入揭示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机理、传导途径,着重分析金融危机的预防措施和预警方法,期望通过较为系统、细致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运行特点,找出我国面临的金融危机诱发因素,并提出防范我国金融危机的具体对策。全文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金融危机的内涵。本章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出发,通过归纳、总结金融危机的定义、类型和特征,为论文的整体展开做知识准备和理论铺垫。此外,本章还对20世纪以来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进行了历史回顾,以进一步加深对金融危机的定义、类型和特征的形象化理解。第二章: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为了探讨金融危机的生成机制,本章重点介绍了理论界中比较有代表性、解释力较强的三项研究成果。克鲁格曼(Krugman)的国际收支危机模型认为由于政府持续地通过货币创造融资造成货币供给的增加,必然造成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随之又将带来货币贬值的压力。此时,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制,政府必须用外汇储备购买本币,以冲销货币供给中超过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那部分本币。于是,外汇储备最终将被耗尽,固定汇率制也就必然崩溃了。奥伯斯特费尔德(Obstfeld)的自我实现危机模型认为一国的货币贬值具有自我实现的特征:当人们普遍预期货币必将贬值时,政府会发现坚持固定汇率的成本大于收益,从而决定放弃固定汇率;当人们普遍预期固定汇率将延续时,政府则会发现坚持固定汇率的成本小于收益,因此就不会实行贬值。克鲁格曼的过度借债危机模型认为在融资杠杆率高、出口倾向低、外债和出口收入的比率大这三项因素相结合的作用下,很容易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某一个国家爆发后之所以能够给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关键在于它的传导性。因此,对金融危机的两个主要传导途径(即贸易溢出和金融溢出)的分析是本章的另一项内容。第三章:金融危机的预防和预警。根据第二章对金融危机生成和传导的研究,本章提出了预防和预警金融危机的方法。预防金融危机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其中,封闭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措施主要是优化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抑制<WP=3>金融资产泡沫的膨胀;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措施除了要坚持封闭条件下的措施外,还要把握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并坚持一定程度的经济保护主义;微观经济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预防和化解能力,规范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标准等。金融危机的预警在本质上就是对金融危机的存在进行识别以及对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害程度进行估计。识别金融危机可以采用金融指标分析法等三种定性方法。金融危机的估计则可以采用客观概率法等四种定量方法。本章还针对高层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监测金融资产面对的市场风险这一特殊问题详细解释了在险价值(VAR)的含义及其常用的四种测定方法:德尔塔正态法(Delta-Normal)、历史模拟法(Historical-simulation)、压力测试法(Stress testing)和结构化蒙特卡洛法(Structured Mont Carlo),并对这四种方法在具体应用上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章:金融危机的治理。金融危机的治理是指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防止其进一步向其他机构、市场和地区蔓延,并采取措施减少其对社会经济及其他方面造成的损害。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的信心危机,所以对金融危机的治理就必须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基本手段。因此,针对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的治理方式都包括了大量的社会紧急救助措施和国际社会援助措施。社会紧急救助措施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和债务解救制度。国际社会援助主要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其他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与援助。第五章:金融危机与中国。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尚有待于完善,经济、金融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因此,准确地分析研究我国目前已出现的金融危机诱发因素,并据以选择适当的措施对策,对在我国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通货紧缩迹象的出现、市场信用基础薄弱和证券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症结之所在。针对这些症结本章提出的对策主要有: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改善法律环境,以维护市场信用;抑制金融资产泡沫膨胀,以化解金融风险,保证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健康成长。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之以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方法,以求将经济分析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