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非常复杂,而且出现得频率很高,这种语法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各家学者的重视,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频率的增高、礼貌原则的遵守、主观化的增强三个角度入手,对“什么”从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演变的外部动因进行考察和研究。关于历时频率的增高,主要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作为考察的文本,分别对“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考察和描写。总结出:8世纪是“什么”非疑问用法的萌芽时期;12世纪到18世纪是“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成熟时期;20世纪是“什么”非疑问用法的稳定时期。并且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使用频率有所提高,为它的语法化提供了可能性外部动因。关于礼貌原则的遵守,“什么”产生的非疑问用法符合利奇的礼貌原则,并分别从他的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六条准则出发,通过大量实例,考察了它们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并且发现: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就是在遵循礼貌原则表达的前提下产生的语法化,通常表现在“什么”的特指和否定这两种非疑问用法中。关于主观化的增强,主要以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三方面为出发点,考察了它们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重点考察说话人的视角对“什么X不X”、“V什么O”、“有(没有)什么X”这三个句式的影响;考察了说话人情感中的感叹和否定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同时从说话人的认识中的认识心理出发,考察了它对“什么”产生非疑问用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主观化的增强是促成“什么”由疑问用法到非疑问用法演变的诱因。关于三个外部动因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三者并不是平行地在对疑问代词“什么”的语法化产生作用,而是在交叉地起作用。主要表现在:礼貌原则的遵守是主观化增强的前提条件;主观化的增强是历时频率增高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