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低、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药效学及药动学的影响。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的合理性,为心内科患者临床合理用药供参考。方法:各组大鼠体内给药1h后,采用体外血栓形成仪观察低、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mg·kg-1、4mg·kg-1、8mg·kg-1)与氯吡格雷(6.25mg·kg-1)联用对血栓湿重、长度的影响;通过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以及通过凝血仪测定对PT、APTT、TT及FIB含量的影响。各组小鼠体内给药1h后,通过断尾法、毛细玻管法、玻片法测定低、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11mg·kg-1、8.22mg·kg-1、16.44mg·kg-1)与氯吡格雷(15.41mg·kg-1)联用,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大鼠体内给药后,通过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低、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mg·kg-1、4mg·kg-1、8mg·kg-1)与氯吡格雷(6.25mg·kg-1)联用对羧酸氯吡格雷(SR26334)浓度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宜春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心内科收住入院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的病例,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与单用氯吡格雷组(血栓长度4.230±2.130cm、血栓重量0.136±0.056g,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2.81±9.55%)比较,中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增强氯吡格雷抗血栓、抗血小板效果的趋势(血栓长度3.311±1.791cm、重量0.051±0.044g,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0.61±5.57%),但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抑制氯吡格雷抗血栓及抗血小板作用(血栓长度5.680±0.295cm、重量0.124±0.063g,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8.23±12.66%);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单用氯吡格雷组及低、中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T、TT、APTT都有明显延长(P<0.05),低、中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组FIB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组TT为(32.09±0.65)s,与单用氯吡格雷组比较,显著性延长(P<0.05);中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组FIB为(1.04±0.52g·dl-1),与单用氯吡格雷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组的羧酸氯吡格雷浓度(C=8.90±2.72ng·dl-1)与单用氯吡格雷组(C=4.93±2.07ng·dl-1)比较,明显增大(P<0.05)。单用氯吡格雷组,低、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组出血时间分别为(625±365)、(653±264)、(673±212)、(649±275)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延长(P<0.05);单用氯吡格雷组,低、中、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组出凝血时间分别为(36±28)、(44±19)、(37±12)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延长(P<0.05)。通过毛细玻管法测定,单用氯吡格雷组,低、中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组凝血时间分别为(101±51)、(105±35)、(97±39)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延长(P<0.05)。该院心内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病例共105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5例,分别占总例数的66.67%和33.33%;50岁以上者有87人,占总病例数的82.86%;105例病例中,阿托伐他汀(20mg)联用氯吡格雷(50mg)有2例,占1.90%;阿托伐他汀(20mg)联用氯吡格雷(75mg)有64,占60.95%;阿托伐他汀(40mg)联用氯吡格雷(75mg)有19,占18.1%;阿托伐他汀(60mg)联用氯吡格雷(75mg)有1例,占0.95%;阿托伐他汀(80mg)联用氯吡格雷(75mg)有8例,占7.62%。结论:相对于人体计量80mg阿托伐他汀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栓、抗血小板效果。相对于人体计量20mg、40mg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不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过程,但80mg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则竞争性抑制氯吡格雷的代谢过程,从而使氯吡格雷的抗血栓、抗血小板效果减弱,与80mg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组抑制氯吡格雷抗血栓、抗血小板效果一致。80mg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延长小鼠氯吡格雷的出血时间,但抑制氯吡格雷的抗凝血效果,说明阿托伐他汀随着剂量的增加会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栓作用,而不减弱出血的不良反应。临床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用较为普遍,且联用时阿托伐他汀剂量从10-80mg范围。建议联用时减小阿托伐他汀剂量,谨防80mg阿托伐他汀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