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其特点是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国家“三农”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不过单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未转移数量的比重来说,仍处于比较高的一个水平,如何解决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仍是河南省政府所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入手,对河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和本文的基本框架,为本文的以后研究的开展做下铺垫。在第二部分为文献述评中进行了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理论的总结和述评,为本文实证部分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第五章对策和建议提供了经验的借鉴。本文的第四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部分,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宏观层次的分析,其次是微观层次的分析,是一种典型分析。宏观层次的分析是基于河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选取相应的模型,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说明各影响因素对与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其次,微观层次的分析是利用国家统计局河南总队开封分队所进行的2009年第二季度农民工调查数据,对开封县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劳动力个体特征对于其非农从业的影响,并进一步弥补宏观层次分析中的不足,为文章的第五部分对策建议提供实证方面的支撑。在本文的最后章节,结合实证部分的分析结果,对当前河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通过提升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和发挥政府及中介组织在就业上面的扶持力度应当是对促进河南省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