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大鼠Maastricht-Ⅱ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模型的建立及其供肝热缺血损伤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Maastricht-Ⅱ型DCD模型。探讨不同功能性热缺血时间,大鼠M-Ⅱ类DCD供肝肝脏质量评估情况,确定M-Ⅱ型DCD供肝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为M-Ⅱ型DCD供肝热缺血损伤的药物预处理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以静脉推注氯化钾的方法诱导心博骤停,随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维持15min,但最终心肺复苏失败,观察5min时间之内无心电活动及自主呼吸,宣布M-Ⅱ型DCD模型建立成功。根据不同的功能性热缺血时间,将M-Ⅱ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随机分别分为5组:功能性热缺血时间0min(W0)、功能性热缺血20min(W20)、功能性热缺血30min(W30)、功能性热缺血45min(W45)、功能性热缺血60min(W60)五组。假手术对照组,实施假手术,仅开腹游离肝周韧带,获取静脉血及肝脏标本,静脉推注氯化钾诱导心搏骤停,不进行心肺复苏。记录模型建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M-Ⅱ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在功能性热缺血0min、20min、30min、45min、60min五个时间点获取静脉血及肝脏标本,观察肝功能ALT、AST,炎症因子TNF-ɑ、IL-6,肝脏组织HE染色结构变化情况。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静脉推注氯化钾,继而给予心肺复苏最终心肺复苏失败的方法可以建立一种稳定的Maastricht-Ⅱ型心脏死亡捐献低血压模型,30只大鼠中2例复苏过程中出现自主心律恢复,静脉推注氯化钾后再次出现室颤,其后无自主心律恢复,造模成功率100%。2.在建立Maastricht-Ⅱ型DCD器官捐献模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短暂升高之后,迅速降至30mmHg以下,直至心肺复苏结束。3.假手术对照组及M-Ⅱ组大鼠随功能性热缺血时间延长血清ALT、AST、TNF-ɑ、IL-6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Ⅱ组大鼠W20min、W30min、W45min、W60min四个时间点血清ALT、AST、TNF-ɑ、IL-6水平低于假手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供肝功能性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肝脏损伤呈逐渐恶化趋势。功能性热缺血时间小于30min以内时,肝脏结构尚属可逆性改变,肝细胞逐渐出现水样变,胞浆淡染,肝索断裂,肝窦轻微受压,汇管区开始出现炎细胞浸润,未见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功能性热缺血时间大于30min以后,肝脏损害愈发严重,呈不可逆性改变,肝小叶结构模糊,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逐渐加重。供肝功能性热缺血相同时间点上,M-Ⅱ组肝脏损伤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 结论:1.大鼠M-Ⅱ型DCD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DCD供肝相关研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佳的动物模型。2.随着M-Ⅱ型DCD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供肝质量损害呈逐渐恶化的趋势。3.M-Ⅱ型DCD供肝耐受功能性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约为30分钟。4.供肝功能性热缺血损伤30min的DCD模型可以作为研究DCD供体药物预处理的理想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大鼠M-Ⅱ型DCD器官捐献供肝热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大鼠M-Ⅱ型DCD供肝热缺血损伤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 方法:实验动物及手术方法同第一部分。根据供肝功能性热缺血时间以及术后不同处理,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及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生理盐水组(NS组)术前3天通过股静脉留置管注射0.9%氯化钠(2ml/kg/d),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术前3天通过股静脉留置管注射乌司他丁注射液(100kU/kg/d)。于供肝功能性热缺血20min、30min、45min(绝对热缺血0min、10min、25min)时间点获取静脉血及肝脏标本。观察肝功能ALT、AST,炎症因子TNF-ɑ、IL-6,肝脏组织HE染色结构变化情况。 结果:1.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及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大鼠随功能性热缺血时间延长血清ALT、AST、TNF-ɑ、IL-6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大鼠W20min、W30min、W45min三个时间点血清ALT、AST、TNF-ɑ、IL-6水平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大鼠供肝随着功能性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脏损伤呈逐渐恶化趋势,同时,同一时间点乌司他丁预处理组肝脏损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损害相对轻。功能性热缺血时间20min时,肝小叶结构正常,偶发少量炎细胞浸润,肝窦结构尚正常,且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20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NS20组)肝脏结构更为清晰。功能性热缺血时间30min时,肝脏结构损害加重,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加重,肝窦受压明显,且生理盐水对照组(NS20组)肝脏损害较乌司他丁组(U30组)更为严重。功能性热缺血时间45min时肝脏损害继续加重恶化,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肝实质细胞出现点状坏死,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S45组)相比较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45组)肝脏结构损害相对较轻。 结论:1.M-Ⅱ型DCD供肝功能性热缺血损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供肝缺血缺氧、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炎症细胞介导的炎症因子反应、氧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等因素有关。2.乌司他丁预处理M-Ⅱ型DCD供肝对供肝功能性热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