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乳腺增生病患者月经期前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的主次症,进而为本病“中医药周期疗法”制定可行性的治疗原则,以期为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病提供借鉴。方法:观察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乳腺增生病的193例患者,并且记录所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时间、地址、文化程度、职业、婚况、既往史、家族史、月经史、生育史、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信息。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患者症状及舌苔脉象进行频数统计,去掉<10%的变量,选择≥10%的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乳腺增生病患者月经期前后的中医证型。并且由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中医临床专家进行辨证分型。对各证候的症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每种证候可以提取出的主成分。依据聚类结果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分别对月经期前后的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辨证,并分析各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1.四诊信息的频数频率分析结果显示:乳腺增生病患者月经期前频数≥10%的症状共有48个,分别为:胸胁作胀或疼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口淡、口黏腻、胸闷、善太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泛酸、腹胀、腰膝酸软、嗳气呃逆、耳鸣、畏寒肢冷、头晕目眩、体倦乏力、神疲懒言、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喉犹如梅气堵塞、大便溏薄、大便干燥、大便不爽、小便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面色萎黄、面色白、面色暗、月经颜色、痛经、月经质、舌质淡、舌质淡胖、舌质紫暗、舌质淡红、舌质暗红、舌边有瘀、舌苔薄白、舌苔白、舌苔少、舌苔白腻、脉弦、脉细、脉滑、脉涩;月经期后频数≥10%的症状共有40个,分别为:胸胁作胀或疼痛、乳房疼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口黏腻、胸闷、善太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泛酸、腹胀、腰膝酸软、嗳气呃逆、耳鸣、畏寒肢冷、头晕目眩、体倦乏力、神疲懒言、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喉犹如梅气堵塞、大便溏薄、大便干燥、小便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面色萎黄、面色白、月经质、舌质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苔白、舌苔少、舌苔白腻、脉弦、脉沉、脉细、脉涩。2.聚类分析结果:193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后月经期前聚为四类,分别为:肝郁痰凝证、脾虚湿盛证、阴虚热盛证、肾阳虚衰证;月经期后聚为三类,分别为:肝郁脾虚证、冲任失调证、阴虚热盛证。3.主成分分析结果:月经期前肝郁痰凝证主成分1为:胸胁作胀或疼痛、胸闷,主成分2为:精神抑郁,主成分3为:咽喉犹如梅气堵塞。脾虚湿盛证主成分为:口黏腻、泛酸、腹胀、面色萎黄。阴虚热盛证主成分1为:口咽干燥、潮热盗汗、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苔少,主成分2为:五心烦热。肾阳虚衰证主成分1为:耳鸣、神疲懒言、夜尿频多,主成分2为:腰膝酸软。月经期后肝郁脾虚证主成分1为:泛酸、腹胀、夜尿频多,主成分2为:精神抑郁、咽喉犹如梅气堵塞,主成分3为:胸闷。冲任失调证主成分1为:腰膝酸软、神疲懒言,主成分2为:耳鸣,主成分3为:乳房疼痛。阴虚热盛证主成分1为:烦躁易怒、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苔少,主成分2为:脉沉。4.乳腺增生病患者月经期前后各证型分布情况:月经期前肝郁痰凝证患者最多共78例(40.4%),其次为脾虚湿盛证46例(23.8%),阴虚热盛证35例(18.1%),肾阳虚衰证34例(17.6%);月经期后冲任失调证患者最多共97例(50.3%),其次为阴虚热盛证53例(27.5%),肝郁脾虚证43例(22.3%)。结论:1.乳腺增生病患者月经期前后的症状可出现差异,从而可归入不同的证型。2.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对各证型提取主成分,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3.根据乳腺增生病患者在月经期前后不同的证型表现及周期性变化,现代中医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经前着重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月经期后可着重补肾养血。4.应用临床调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目前正在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数理验证,可以建立比较科学的、符合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分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