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10年间肺栓塞院内发病率、病死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危险因素的变迁以及影响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1~2010年肺栓塞病例。共计303例,男性181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龄56.12(±15.20),死亡病例48例。由于10年间样本量差异较大,为便于统计学分析及更好的观察变化趋势,将10年样本分为3个阶段进行观察比较:第1阶段2001-2005年15例,第2阶段2006-2008年88例,第3阶段2009-2010年200例。根据欧洲指南和中国专家共识,设立已知常见危险因素观察指标10项,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或静脉炎、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肿瘤、脑卒中、妊娠及围产期、介入治疗。观察近10年危险因素的构成比及变迁并与过去进行比较。通过对照分析研究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其他相关因素及不同诊治情况对肺栓塞病死率的影响。结果:⑴2001-2010年10年间3个阶段院内发病率从0.09‰上升至1.12‰,低于美国报道的患病率4‰。病死率从73.3%下降至12.0%,略高于国外报道数据。不同性别发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年龄分组中50-69岁的患者最多约占44.9%。⑵10年间10项危险因素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从总体分布来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重要危险因素占49.5%,其次是外科手术31.7%与心血管疾病30.0%,再次是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炎17.8%、创伤与骨折14.5%、慢性肺部疾病12.5%、肿瘤9.9%、脑卒中9.9%,介入治疗、妊娠与围产期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3.6%、3.3%。⑶外科手术中骨科相关手术最常见占32.3%,其次为普外科胃肠道手术12.5%和肿瘤切除术11.5%。术后并发肺栓塞(即出现首发症状)的平均时间为25(7,75)天。骨折中最常见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占85%。心脏病中冠心病最常见占54.9%,肺源性心脏病占33.0%。肿瘤患者中肺部肿瘤最常见占34.5%。⑷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25例占死亡病例52.1%,从出现首发症状到死亡的平均死亡为3.5(1,10.75)天。年龄与性别对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中,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的为介入治疗、休克、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无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溶栓组和单纯抗凝组,无治疗组的病死率为34.1%,溶栓组为8.9%,抗凝组为9.2%。结论:近10年院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肺栓塞主要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及心脏病。与北京协和医院1950-2000年50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外科手术从仅占少数比例跃居为第二大危险因素。外科手术中骨科相关手术所占比率最高。骨折中最常见部位是下肢骨折。心脏病最常见类型为冠心病和肺心病。肿瘤患者最常见类型为肺部肿瘤。半数以上的致死性肺栓塞于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年龄与性别对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介入治疗史,休克、呼吸衰竭或右心功能不全可增高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接受溶栓或抗凝等积极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