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是动物获取能量和营养的来源,而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是赖以生存的基础。通过对食性的研究,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活史。分析不同时期鸟类食物选择和利用,对研究动物取食行为的可塑性以及其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地域性强且数量有限的珍稀鸟类,研究其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可以有效的了解其在不同时期的取食生存策略,进而探究食物组成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从而为更为有效的保护杂色山雀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3月到2013年10月在辽宁省仙人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收集意外死亡的杂色山雀成鸟样本和同时也收集了同生境中其他意外死亡的成鸟样本,通过对不同鸟类消化道结构的对比研究得到杂色山雀主要的取食类型;利用望远镜跟踪观察和录像机拍摄等方法,记录杂色山雀不同季节食物的选择和利用,分析其四个季节中食物组成的变化情况;采用营养分析实验技术,对不同季节针对性采集杂色山雀取食的主要昆虫和植物样本,进行食物组成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共得到杂色山雀成鸟样本3只,其中春季2只,秋季1只,大山雀(Parus major)和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样本各2只。通过对死亡个体的消化道解剖分析,结果显示杂色山雀小肠相对长度与典型杂食性鸟类大山雀、北红尾鸲无明显差异,且盲肠较短接近退化,说明杂色山雀属于杂食性鸟类;另外杂色山雀消化道相对总长度较大山雀和北红尾鸲都短,说明杂色山雀食物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取量要大于植物性食物。2.通过观察和对录像数据统计,得到杂色山雀食物组成呈现季节性变化。春夏季几乎全部为动物性食物,主要取食鳞翅目、蜘蛛目、鞘翅目、双翅目以及少量的直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动物,而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物中的浆果和种子为主,其中浆果的取食比例明显高于植物种子,同时也会捕食少量的动物性食物。此外,成鸟与雏鸟的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尤其表现在鳞翅目幼虫的摄取量上,雏鸟鳞翅目幼虫的摄取量远高于成鸟,且随着雏鸟的生长,其对鳞翅目幼虫的摄取量逐渐增加。3.杂色山雀秋季有储食行为,主要储食玉铃花种子,多储食在树根、草丛、崖壁等处,储食点与取食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50 m。4.通过对样本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微量元素钙、磷含量较植物性食物高,而植物性食物的糖类以及脂肪含量较动物性食物高。结合杂色山雀的食性研究结果,春夏季杂色山雀对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的需求要高于秋冬季,而秋冬季杂色山雀对于糖类和脂肪的需求量要高于春夏季。综上所述,杂色山雀逐渐退化的盲肠和较短的消化道都说明其主要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进而反映出其消化道形态与取食种类之间关系密切。由于取食种类受到食物资源和营养需求的影响,而出现时段性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是杂色山雀为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生存策略。为了更好的保护杂色山雀,我们除了减少人为干扰,还需要对其取食的植物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