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通与生产、消费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循环系统,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流通在调节供求、促进消费、要素配置与优化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考察流通业对珠三角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实际效应,探讨流通业对区域经济转型的真实作用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表明,流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和产品配置,驱动经济体系的要素和结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和消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具体地:一方面,流通业快速发展保障了供求信息以流通为媒介在消费环节与生产环节的分享与反馈,大大激发了生产者优化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以追求在最低要素投入下的最优产出潜力。理论上,无数生产者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要素在不同空间、产业、部门内的持续流动,最终实现单位要素投入产出率水平最优。这种基于流通驱动下的生产者追求要素最优化配置引致的产业结构升级,本文称之为“流通优化要素配置引致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流通业发展对于商品与劳动力要素流动时空范围的拓展,有效刺激消费者需求升级,改变地区劳动人口结构,引起区域内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均衡的打破与重新建立直接引起商品供给结构的相应调整。理论上,需求结构的改变通过流通环节在市场中实现信息共享和有效反馈后,生产者为了实现供求平衡,必然结合需求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和规模,实现单位要素投入产出率水平最优。这种基于流通驱动下的消费升级引致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优化,本文称之为“流通驱动消费升级引致结构转型”。本文首先采用珠三角地区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建立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流通业对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业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明显优于短期;其次,本文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考察了流通业对珠三角产业发展的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对珠三角地区第一、二产业发展的正向效应相比第三产业更为显著,随着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流通对于第一、二、三产业的驱动效应稳定值分别达到26%、22%和16.5%;进一步,本文构建包含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FDI与国际市场波动等控制变量在内的面板模型分别从流通发展规模、流通城乡发展结构、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和流通劳动投入产出水平等四个方面考察流通发展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东、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回归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流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流通发展规模、流通劳动投入产出水平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呈正相关。随着流通发展水平的提升,其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第二,流通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流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作用效应表现为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第三,流通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流通发展投资适度与否影响对产业升级作用的发挥,过量的流通建设投入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综上所述,发达的现代流通业对区域经济转型具有强有力的正向驱动效应,主要体现在对于地区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市场供给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引导以及优化要素配置等方面。因此,一个地区在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必要高度重视流通的积极作用,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流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积极效应,必须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流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