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叔华是中国“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之一,其客观冷静的心理写实小说让研究者想起了新西兰籍的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曼斯菲尔德的创作稍早于凌叔华,无论是其人还是其文都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故有研究者认为凌叔华是受到了曼斯菲尔德的影响,因此曾被徐志摩等人称为“中国的曼殊斐儿”。此外两位女作家都热爱俄罗斯短篇小说家契诃夫,都和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代表人物伍尔夫有书信交往,也受到印象派画法的影响,所以两人不管是在选材上、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特征方面都显示出诸多相似点,但尽管如此,两人的创作还是受到出生环境、时代背景和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作品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徐志摩等作家对“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这一命题的提出,结合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相同影响来源的分析、文本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风格的比较来找出存在于她们作品中的相同点和不同方面,从而指出她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似性主要来源于对她们有着深层吸引力的相同作家流派和艺术思潮,所以凌叔华和曼斯菲尔德之间是平行的比较关系,而不是凌氏对曼氏纯粹的简单模仿。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国内对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作品的研究现状的归纳及“中国的曼斯菲尔德”这一命题的提出。第一章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创作的同源影响。这一章分为三节,分别是对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风格的学习、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交往和受法国印象派画法的影响,从而为证明凌叔华和曼斯菲尔德创作中的诸多相似性的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二章主要对凌叔华和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人物塑造进行比较。这一章分为三节。前两节分别选取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来分析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及她们在妇女解放道路上的艰难探索,第三节则是对两位作家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具体文本研读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分析两位作家在小说中的相似之处和个人特色。第三章是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小说的意象叙事。此章主要分析了凌氏和曼氏作品中丰富的象征性意象,从而比较出两位作家作品艺术特色上的异同。最后一部分是结语。通过以上对凌叔华和曼斯菲尔德作品人物形象的研读和艺术形式上的分析,从而肯定了徐志摩等作家提出的“凌叔华:中国的曼斯菲尔德”这一称号,诸多相似点的出现正是源于她们所接触的相同作家流派等,但由于个性气质、家庭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两位作家的不同之处也是很明显的,所以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之间是横向的平行比较关系,而并非是凌叔华对曼斯菲尔德的简单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