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试图回答报刊新闻话语模式嬗变轨迹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一方面考察近现代报刊新闻话语对社会思潮、意识形态、时代面貌和心理的反映和影响;另一方面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特殊社会状况、时代语境对报刊新闻话语模式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对报刊新闻话语方式嬗变的内在肌理和外在机制予以全新的理论阐释,重新梳理近现代报刊新闻话语模式的演变过程。中国近代报刊新闻话语是建立在突破八股文和桐城派文体混合的文言文基础之上的。近代传教士报刊采取了“入境随俗”的话语策略敲开中国国门。晚清政论报刊新闻体现出明显的精英立场,这种“启蒙话语”模式感受不出实实在在的“对话关系”。话语主体的“精英”立场反映了国民某些意向和呼声。辛亥革命掀起了中国革命的狂潮,近代报刊都逐步被组织到围绕革命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中。在这种特定的革命语境中,报刊新闻话语模式沉淀出“革命”这个原型。相对而言,民间商业报刊努力在动荡中坚守自己的立场,着力营造“民间话语场”,以区别于精英阶层“启蒙话语”模式某种程度上的曲高和寡和孤芳自赏。“五四”时期白话话语模式的成型动摇了以儒家文化为支撑的文言话语的权威地位,但真正获得话语解放的只是少部分资产阶级文化精英们,因为他们真正掌握了报刊话语工具和话语符号。“五四”时期各类报刊在实现白话话语模式转化的同时,滋生了报刊“启蒙主义话语”形态。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报刊新闻话语模式开始分化。国民党报刊新闻话语越发与民意相背;商业报刊新闻话语立场也出现分化和融合,但大部分在政治上与民意上出现双重失利:这一时期“大报”与“小报”之间展开对新闻话语权的争夺,对报刊新闻“话语场”进行了建构。与之对应的,在国统区和红色政权领导下的党派报刊新闻宣传“阶级话语”进一步凸显,中共党报通过培育新闻受众“舆论场”;“从党的立场来记载消息”和“从叙述新闻中宣传党的主张”等话语策略建构了党报新闻话语模式。中国报刊新闻“大众话语”模式成型过程历经了百余年。不同时期报刊新闻话语“大众化”的意义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在抗日战争特定历史时期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话语”模式。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救亡,政治斗争主导的意识形态左右着话语权主流。报刊新闻“政治功利主义”、“民族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话语模式。中共报刊新闻话语以其独特的进步性和合理性顺应了时代要求,最终在历史竞争与选择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