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初说法”图像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说法"是佛陀生平事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整个佛教而言,"初说法"的发生代表着佛、法、僧三者的联结,三宝俱足,佛教成为宗教的开始。"初说法"的故事通俗且具有重要意义,从古印度至中亚、南亚,乃至整个佛教艺术中都有表现。本篇论文围绕以"初说法"佛传故事的文本与图像为主要内容,并对相关图像中变化的各个要素如闻法听众、说法印与释迦"初说法"到"说法"主尊变化的问题详细探讨。结合两次实地考察印度与多次考察国内各大石窟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力图建构"初说法"题材的造像系统。首先,梳理各种佛典经本中"初说法"故事,并对故事所涉及的人物如梵天、五比丘、外道以及重要的组成部分鹿野苑、轮宝、"法"等展开讨论,分析经本之间的差异性与图像艺术间的互文性,同时确立"初说法"图像的主要构成要素,且对各经典中的"初说法"故事的记载与"五比丘"的确切姓名有所探讨。其次,详细讨论中印相关美术遗存的"初说法"图像。"初说法"图像主要分为无佛像时期象征物时代与佛陀形象出现以后的贵霜、笈多时期及以后的相关造像。早期雕刻虽未出现佛陀形象,但以法轮或者法轮柱的图案来代替。主要包括桑奇三塔、巴尔胡特佛塔、阿玛拉瓦蒂艺术流派的艺术作品与早期石窟寺的雕刻,以及较新的考古材料康纳冈娜哈里(Kanganhallii)佛教遗址中的有关图像;佛陀的人形形象出现以后,本文主要梳理犍陀罗艺术、秣菟罗艺术、阿玛拉瓦蒂艺术、后期石窟寺艺术表现"五比丘会见"、"鹿野苑说法"等主题的图像脉络。并分析讨论中国的"初说法"图像,涉及各大佛教石窟、造像碑等。再次,通过佛教艺术造像"初说法"图像中的法轮、双鹿的形式、侍从人物配置与主尊手印的变化,从而探讨相关主尊的身份、造像意图等问题并将此图像主题背后的佛教思想的变化进行解读。探讨初说法"的图像中闻法听众从早期的礼拜者发展到比丘,再到胁侍菩萨的出现,手势从最开始遵从经本的"触摸法轮"到无畏印、说法印的变化。同时比较分析犍陀罗式说法印与萨尔那特样式说法印的特点、说法手印的样式演变,整体对说法印的产生进行梳理。中国的"初说法"图像则从新疆云冈石窟中早期的盛大场景到敦煌晚唐五代宋的法华经变中的简单的附属,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度五比丘,宣传法理的意义,而是展现了佛教中的小乘"罗汉果位"到大乘思想"上证菩提"转变。最后,通过东西往来的求法僧与使者的文献记载,以及相关的东南亚流传"初说法"像与中巴边境的"初说法"岩画等图像,力图探寻中印佛教之间的传播路线。同时,对鹿野苑瑞像图与鹿野苑初说法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200、400、600)分别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反应合成预聚体,再以此预聚体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制备了聚氨酯改性纳米SiO2;将
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犯罪形态、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等角度对盗窃罪进行了阐释,借以排除和澄清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盗窃行为的误解。
清华简《系年》记载了两周之际的重要史事,如"周亡王九年"和两周间势力变迁等问题。由于史料不足,学者对此仍有不同解读。综合史籍记载看,周平王最终成为"正统",但他对携惠王
该研究以2007年在美国怀俄明大学的调查为基础,重点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研究表明,美国大学生对中国人、中国社会及中国政府的刻板印象越来越负面。由于多种因
金刚石工具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正视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机会依然把握在企业的手中,只要明确思路、坚持不
<正>一、玻璃纤维发展和应用概况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新兴工业,自20世纪30年代末期诞生以来,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巨大进展。玻纤业的发展是玻璃纤维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和玻纤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批大学,截至2017年,已走过了115周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师范大学,可以说它的发展历史承载和见证了中国现代教育百年历程的
报纸
本研究旨在考察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抽取6所职业院校的421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1)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倦
邪教现象的产生大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现象,它附随于各种社会制度,作为历史现象,它的产生几乎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前行。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天宝道教”、“一贯教
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美学家康德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不仅总结了朗吉努斯和伯克的崇高美的思想,而且深入思考了崇高与理性理念的根本联系。在当代美学研究中,崇高好像已经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