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妊娠期凝血与血栓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参考区间的建立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1、研究健康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指标(PT、APTT、TT、FIB、FⅡ、FⅤ、FⅦ、FⅩ、FⅧ、FⅨ、FⅪ、FⅫ)和血栓相关指标(AT-Ⅲ、FDP、DD、vWF:Ag、FM)水平的差异,并观察这些指标在妊娠期的变化趋势。2、建立健康孕妇不同妊娠期凝血与血栓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并对所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为预防和诊断孕产妇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 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建档及分娩的健康单胎妊娠妇女371名,将其分为早孕组127例(<14周)、中孕组123例(14~27+6周)和晚孕组121例(≥28周)。选取同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育龄期非孕妇女11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PT、APTT、TT、FIB、AT-Ⅲ、FDP、DD水平,采用 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FⅡ、FⅤ、FⅦ、FⅩ、FⅧ、FⅨ、FⅪ、FⅫ、vWF:Ag、FM水平。采用Dixon方法剔除离群值。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资料分布情况。两组之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或者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资料);多组之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资料)。各指标的离散情况及变化趋势用箱线图表示。根据CLSI C28-A3文件,采用非参数法建立各妊娠期凝血与血栓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并对所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 果]1、(1)妊娠期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健康非孕人群相比,PT水平在整个妊娠期没有变化,且在非孕水平的参考区间内;APTT水平在孕早期明显降低,孕中期较孕早期降低不明显,在孕晚期进一步降低,达到最低水平;TT水平在孕早期明显降低,随后继续降低,但在妊娠后期降低不明显;FⅡ和FV水平在孕早期显著升高,随后保持相对稳定;FIB、FⅦ、FX、FⅨ、FⅫ水平随着孕周增加逐渐升高,其中FⅨ、FⅫ水平在妊娠后期升高不如FIB、FⅦ、FⅩ明显;FⅧ水平在孕早期显著升高,孕中期较孕早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非孕人群水平,孕晚期继续升高,可达到非孕水平的2倍;FⅪ水平在孕早期下降,随后逐渐升高,孕中期时恢复至非孕水平,孕晚期时达到最高水平。(2)妊娠期血栓相关指标的变化:AT-Ⅲ水平在孕早期明显下降,孕晚期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非孕水平;随着妊娠进展,FDP、DD水平逐渐升高,在孕晚期达最高;vWF:Ag水平在孕早期明显升高,孕中期较孕早期变化不明显,孕晚期时进一步升高,达到最高水平;FM水平在孕中期明显升高,孕晚期较孕中期变化不明显。2、PT、APTT、TT、FIB、FⅡ、FⅤ、FⅦ、FⅩ、FⅧ、FⅨ、FⅪ、FⅫ、AT-Ⅲ、FDP、DD、vWF:Ag、FM 在孕早期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0.2-12.0s,23.3-29.7s,13.5-16.3s,2.59-4.60g/L,85%-140%,82%-169%,85%-179%,75%-154%,120%-392%,81%-200%,78%-136%,70%-173%,73.3%-101.9%,0.00-2.50ug/mL,0.00-0.82ug/mL,71%-229%,0.00-6.01ug/mL;在孕中期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0.2-11.9s,23.2-29.4s,13.0-15.9s,2.59-5.10g/L,88%-127%,83%-172%,105%-246%,92%-152%,100%-357%,86%-200%,74%-145%,72%-217%,70.5%-103.3%,0.00-4.40ug/mL,0.00-1.35ug/mL,70%-245%,0.00-13.69 ug/mL;在孕晚期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0.0-12.0s,22.8-29.4s,13.3-15.7s,3.10-5.98g/L,87%-130%,65%-164%,136%-278%,91%-159%,142%-525%,89%-200%,80%-158%,71%-214%,75.2%-113.6%,0.00-8.63ug/mL,0.00-3.40ug/mL,86%-352%,0.00-18.8ug/mL。3、不同妊娠时期 PT、APTT、TT、FIB、FⅡ、FⅤ、FⅦ、FⅩ、FⅧ、FⅨ、FⅪ、FⅫ、AT-Ⅲ、FDP、DD、vWF:Ag、FM 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均符合验证标准。[结 论]1、正常妊娠期的高凝状态从孕早期已开始,随着妊娠进展,这种状态逐渐增强,孕晚期达高峰,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明显增强,抗凝血功能减弱。由于孕妇体内凝血功能增强,为维持凝血与纤溶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也会相应增加。2、与健康非孕人群相比,妊娠期PT水平变化不明显,APTT、TT、FIB、FⅡ、FⅤ、FⅦ、FⅩ、FⅧ、FⅨ、FⅪ、FⅫ、AT-Ⅲ、FDP、DD、vWF:Ag、FM水平发生显著改变。3、初步建立并验证了健康孕妇不同妊娠期凝血及血栓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有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妊娠状态,对产科医生的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 的]本文旨在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血钙(c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标志物的意义,为判断初诊患者预后和帮助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 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123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变量的最佳临界值,根据LMR的最佳临界值3.35,将患者划分为高
[目 的]应用META分析探索中药制剂在百草枯中毒治疗中的作用,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提供客观依据。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国国内百草枯中毒的近期生存率、Pa02、ALT、AST、BUN、CR、WBC、CRP的变化。[方 法]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检索PubMed(16 篇)、EMBASE(21 篇)、Cochrane(1 篇)、CNKI(1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已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对各学科教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生物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课堂的进一步优化,针对导入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展示、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优化,全面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全面发展。
[目 的]分析256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组织中Ki-67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分析Ki-67指数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进而探讨Ki-67指数在评估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 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的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外科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检查(HE形态和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确诊为GIST的患者。排除标准:术后复发
[目 的]验证不同亚型的人乳腺癌细胞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HER-2、EGFR蛋白的表达量与曲妥珠单抗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
[目的]以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 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HIV-1抗原特异性单个记忆B细胞的受体(B cell receptors,BCR)特征,了解记忆B细胞BCR特征和功能相关性,为探索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产生广谱中和抗体及抗体亲和力成熟的体液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为HIV-1
[目 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为参照,探讨电流感觉阈值测定(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在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2月昆明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经营方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统销售模式需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及时做出转变。对于石油化工产品来说,要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现代化营销转型,创新自身营销方式,满足社会不同客户需求,提升石油化工产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促进石油化工产品销售行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在此背景下石油化工产品销售可以向网络销售转变,也可以为客户定制个性产品等其他创新销售方式。本文就市场营销角度,对石
[目 的]1.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间分离鉴定保存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s-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了解CRPA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背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2.测试CRPA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
[目的]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重要的物理屏障,承担着诸多且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及病原微生物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皮肤破损。皮肤破损后内环境稳态的重建重要先决条件就是伤口的快速愈合,而创伤愈合的过程有序且复杂,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发展为慢性创伤或肥厚性瘢痕愈合。现有促创伤修复药物及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找新型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类药物至关重要。两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