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学院发展至今已逾八年,以惊人的速度带着汉语和汉学席卷全球。通过孔子学院,世界上有了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学汉语,他们通过以“和”为贵了解到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解到中国文化中的包容和博大。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提升标志,孔子学院还肩负着和世界各国交流文化增进友谊和塑造国家形象的任务。就目前孔子学院的国家战略高度,孔子学院的对外传播应得到相当的重视。孔子学院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心态进行汉语和汉学的传播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江西师范大学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联合办学的孔子学院进行个案研究。从历史中选取基督教、佛教在华传播及日本在华的奴化教育活动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得出强势传播势必导致传播效果的失败。进一步从马达加斯加孔子学院的个案出发,结合分析马国的文化特点,以马、中、法三国的舆情为分析重点,发现在法国殖民期间对马国采取了强势的文化传播活动,在语言、宗教和生活方式上产生了严重渗透。随后,马国对法国的舆情却没有跟随文化的转变而倾向于法国,相反在法国的强势文化渗透下,马国人对法国人的态度是敬畏中夹带敌视。因此,本文提出文化俯视、文化平视和文化仰视的文化三视的概念。文化俯视和文化仰视在跨文化传播都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只有文化平视才能在孔子学院在对外传播中才能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孔子学院的对外传播中,传播者应该奉行文化平等的传播心理,以文化平视的姿态对外传播,具体的策略为: 1.孔子学院应该从“单向文化输出”转变成“双向文化传播”,保持传授之间的文化互通; 2.孔子学院应该将传播者的角色适时换位为受者的角度针对受众的文化需求,传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