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型铁路客站站区是城市中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站区内城市建设具有开发强度大、建设密度高、功能混合度强等特征,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路网密度高、接驳方式多等特征。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铁路客站站区是城市中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站区内城市建设具有开发强度大、建设密度高、功能混合度强等特征,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路网密度高、接驳方式多等特征。为了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及交通空间集约度、承载度较高而引发的能源消耗及环境负效应问题,大型铁路客站站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结构特征正有待揭示,站区建筑及道路交通产生的碳排放亟待量化和减缓。研究以大型铁路客运站站区建筑及道路交通碳排放量化为核心,以武昌火车站为具体案例,对2015年(基准年)武昌站站区内建筑运营及道路交通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进行了分别量化,并分析了站区整体的主要碳排放源及碳排放结构特征。基于以上出发点,文章的研究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绪论。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技术路线进行了定义和阐述。第二章节,提出大型铁路客运站站区碳排放构成主要包含建筑、交通及其他三个方面,并分别对建筑、交通碳排放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及选取。第三章节,建筑碳排放量化。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进软件HTB2及插件VIRVIL作为计算机能耗模拟的计算工具,对武昌火车站站区建筑运营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量化。第四章节,交通碳排放量化。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站区实际交通量调研统计进行数据采集,百公里油耗作为燃料折算的基础方法,对武昌火车站核心区内部交通流线组织及站区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量化。第五、六章节,建筑、交通碳排放量化结果综合比较及结论。对三、四章武昌火车站站区建筑及交通碳排放的量化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并分析了站区主要的碳排放源及碳排放结构特征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该课题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用荧光时间衰减谱和荧光量子效率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重掺碳GaAs:C辐射得合特性;CaAs;C是由MOVPE在650℃下生长的,掺杂源采用CBr4,在重掺碳条件下,辐射复合寿命的实验结果比1/Bp的预期值大。文章讨论了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规模呈指数增长,各种新型的网络服务层出不穷,网络组成也变得尤为复杂。网络流量分类(Network Traffic Classify,NTC)在分析用户行为、增强网络可控性、提高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和保障网络安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当今大规模高速网络流量具有数据量大、多样性、传输快、
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矿物燃料的使用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从而导致全球变暖。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必须减少碳排放量。许多国家实施碳排放法规以减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且长久不变,并作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重要指示。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意味着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前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经济不变,意味着我国农民依然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意味着土地经营者可放心投入资源在土地上。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体现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农民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经营者的经营权合法并受保护。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多
教学课件的制作形式和软件有多种多样,尝试用电子杂志形式来制作的课件可畏是别具一格,它以全新的多媒体视觉效果改变了教学课件形式。以图形图像课件设计制作为例,介绍了ie
一、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果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习惯,就需要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快乐地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找到相应的培养
了解样品表面由于吸湿作用所产生的液膜对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提高测量精度的基础。由于这一问题所涉及的为固—液—固耦合作用的系统,而之前的研究大多基于无限深
30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实现家庭承包经营,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持续推进的现阶段,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加剧转移,新型机械设备和高科技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上,土地细碎化限制资金、新技术的投入,制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普宁市人多地少,土地细碎严重,外出人口多抛荒现象多,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人员,有义务去研究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本文以普宁市农村土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业也逐渐被冲击和颠覆,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从以前的单纯的板书授课。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再到现在的信息化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如何在土建工程类课程中进行教学信息化改革,是我们所需要探索并付诸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土建工程类课程 信息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0?鄄4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自2007年12月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以来,国内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该课程。然而,从实践上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应有的作用,本文从课程名称、课程意义以及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做出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改进该课程有所裨益。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