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用脐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评估其中医证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失眠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治疗组予针刺肚脐离位、坎位和常规针刺;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疗程为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再做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脐针加常规针刺组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常规针刺组治愈1例,13例显效,7例有效,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经稚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PSQI评分方面:经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失眠症状均有所好转,PSQI评分明显下降,三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PSQI总评分分别为5.07±1.41、8.33±1.5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主要在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前后两组差值进行比较,提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脐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均有改善,但两组改善相当。(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经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方面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治疗第三个疗程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4.47±1.81、7.07±1.82。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方面主要表现在多梦、心烦、健忘、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口干津少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脐针加常规针刺组在改善患者多梦、心烦、健忘、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口干津少等方面效果更好。以上结果表明,脐针加常规针刺对于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效果较好,且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疗法。结论:脐针和常规针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症状,且脐针加常规针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相比较常规针刺而言,脐针在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多梦、心烦、健忘、口干津少、神疲乏力、头晕头痛等方面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