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著名作家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1953)一直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极有争议的一位艺术家。由于其复杂的世界观和侨居国外的经历,蒲宁在他自己的祖国被冷落了几十年,直到去世后才得到“回归”。对于这样一位极其复杂的作家,评论家们对他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评论:有的学者把他的创作看作是继托尔斯泰、契诃夫之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又一高峰,也有的学者从现代主义创作的视角来解读他的艺术并给予高度评价。 本文重点探讨了评论家们往往受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及自身的限制,不管他们怎样力图做出客观的评论,但都无法真正达到。这样,对同一位作家做出不同或者完全相悖的结论也就不奇怪了。这种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解读,实际上是把文学创作当作是为读者提供一种认识,一种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在研究蒲宁这位在创作思想及世界观都极其矛盾和复杂的作家时,恐怕不能将他局限定位在哪一个领域内。 本文重点举出了评论家们对蒲宁作品《乡村》的意见分歧,不仅表现在对小说主题的认识上,还表现在对作家创作的风格和方法的理解上。客观地说,评论界对蒲宁作品的争议,既反映了评论家们视角和立场的不同,也折射出蒲宁本人创作思想和世界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论文在肯定作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同时,提出了作家由于其本身所处时代的特定性,使他在创作中表现了一种模糊的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他采取的一些写作手法己经显露出现代主义的一些苗头和征候。 论文还阐述了俄罗斯民族特性对作家本人创作风格的影响。俄罗斯民族特有的矛盾性在蒲宁身上得到了极大的印证。 最后,本文从蒲宁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渊源诸角度分析、阐述了蒲宁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 今天,我们站在若干世纪后今人的角度来解读蒲宁,只是为了走近这位大师,走进他的内心深处,强调突出蒲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从而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