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已成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财政也应重新定位其内涵及功能。而这实质上要求财政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政府收支工具,而是一个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要素。于此,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要求财政必需是透明的、可问责的。只有构建优质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才能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关系,发挥财政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等职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基于这一思路,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财政透明度的文献,以期可以有所借鉴并进行拓展。
本文的第一章首先论述了提升财政透明度及其效应的理论基础。由于市场失灵的出现与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垄断及外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任何事物只要具备以上特征必然会面临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财政信息亦是如此。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增强政府存续的合法性,社会契约论、公共财政论和公共选择论都强调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不可或缺性。于此,财政信息公开作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的基本要件必然会和其它变量产生联系,而财政信息公开的过多或过少又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这成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
鉴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连续且完整,本文将其作为基础数据在第二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级财政信息公开的整体水平较低,且通过多维尺度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31个省份可以按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三个群组,即财政透明度较高的群组、财政透明度一般的群组和财政透明度较低的群组,这为本文下面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提升财政透明度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使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更加合理,因此分析财政透明度与政府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在接下来的章节分别论述了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收支规模及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的影响效应。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关程度高于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收入增长率及宏观税负的相关程度,因此,模型将只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和群组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规模越具有有限的激励效应。
第四章分析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效应。依据相关性分析可知,省级财政透明度分别与省级税收收入规模和省级非税收入规模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于此,模型的构建也将只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税收收入规模和省级非税收入规模的影响效应。从全国和群组的分析结果来看,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税收收入规模越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控制省级非税收入的规模。
第五章采用的分析框架与第四章相似,主要论述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的影响效应。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关程度高于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支出增长率及占GDP比重的相关程度,故模型将重点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效应。依据全国和群组的分析结果,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规模越具有显著的有限激励效应。
第六章延用了第五章的分析框架,主要分析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效应。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省级财政透明度与各类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关程度均高于省级财政透明度与各类省级财政支出占比的相关程度,因此,模型将主要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各类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效应。从实证分析来看,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维持性支出规模和省级社会性支出规模的影响越显著,但与此同时,全国和群组的分析结果出现不同点。从全国的分析结果来看,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维持性支出规模的影响大于其对省级社会性支出规模的影响,而群组的分析结果恰好相反,但总体而言,省级财政透明度对二者的影响效应都是极为有限的。
为了进一步论述省级财政透明度的社会经济效应,第七章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省级财政透明度下,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影响中确实存在一个省级财政透明度的门限值。虽然这一门限值的存在不会改变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扩大效应,但是当省级财政透明度高于门限值时,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影响更具“公平性”,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则更倾向于扩大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
以这些实证分析结果为基础,第八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提升省级财政透明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认为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夯实法治基础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关键步骤;理顺权力结构,增强监督动力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支柱;深化综合预算,扩展公开内容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核心内容;推动绩效预算,缩短公开时间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主要目标;朴素财政报告,拓展公开方式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方式。
本文的第一章首先论述了提升财政透明度及其效应的理论基础。由于市场失灵的出现与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垄断及外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任何事物只要具备以上特征必然会面临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财政信息亦是如此。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增强政府存续的合法性,社会契约论、公共财政论和公共选择论都强调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不可或缺性。于此,财政信息公开作为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的基本要件必然会和其它变量产生联系,而财政信息公开的过多或过少又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这成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
鉴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连续且完整,本文将其作为基础数据在第二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级财政信息公开的整体水平较低,且通过多维尺度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31个省份可以按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三个群组,即财政透明度较高的群组、财政透明度一般的群组和财政透明度较低的群组,这为本文下面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提升财政透明度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使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更加合理,因此分析财政透明度与政府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在接下来的章节分别论述了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收支规模及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的影响效应。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关程度高于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收入增长率及宏观税负的相关程度,因此,模型将只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和群组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规模越具有有限的激励效应。
第四章分析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效应。依据相关性分析可知,省级财政透明度分别与省级税收收入规模和省级非税收入规模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于此,模型的构建也将只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税收收入规模和省级非税收入规模的影响效应。从全国和群组的分析结果来看,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税收收入规模越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控制省级非税收入的规模。
第五章采用的分析框架与第四章相似,主要论述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的影响效应。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关程度高于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省级财政支出增长率及占GDP比重的相关程度,故模型将重点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效应。依据全国和群组的分析结果,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规模越具有显著的有限激励效应。
第六章延用了第五章的分析框架,主要分析了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效应。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省级财政透明度与各类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关程度均高于省级财政透明度与各类省级财政支出占比的相关程度,因此,模型将主要分析省级财政透明度对各类省级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效应。从实证分析来看,省级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越高,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维持性支出规模和省级社会性支出规模的影响越显著,但与此同时,全国和群组的分析结果出现不同点。从全国的分析结果来看,省级财政透明度对省级维持性支出规模的影响大于其对省级社会性支出规模的影响,而群组的分析结果恰好相反,但总体而言,省级财政透明度对二者的影响效应都是极为有限的。
为了进一步论述省级财政透明度的社会经济效应,第七章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省级财政透明度下,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影响中确实存在一个省级财政透明度的门限值。虽然这一门限值的存在不会改变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扩大效应,但是当省级财政透明度高于门限值时,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对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影响更具“公平性”,而省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比则更倾向于扩大省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
以这些实证分析结果为基础,第八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提升省级财政透明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认为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夯实法治基础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关键步骤;理顺权力结构,增强监督动力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支柱;深化综合预算,扩展公开内容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核心内容;推动绩效预算,缩短公开时间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主要目标;朴素财政报告,拓展公开方式是推动财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