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竹笛艺术从30年代,冯子存将竹笛独奏搬上舞台始。与此之前笛文化与竹笛艺术只是凤毛菱角般地鲜见于史籍中。经过大半个世纪地发展,中国竹笛艺术已经绽放出久违的光彩。专业领域的人才辈出,从事于竹笛演奏、教学的人员增多。群众、社会对于该乐器的喜好加深,关注度增高。优秀的笛曲作品不断问世,让中国竹笛这一古老的乐器重新焕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虽然当今竹笛演奏水准,教学水平突飞猛进。但仍存在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和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1.缺少较为科学,受到普遍认同的规范而又理想的教材。特别是针对气息训练、气息处理、气息对于其它各方面支持这一块缺少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2.在业余,专业竹笛演奏、学习中都存在不严谨,不规范,走入一味的“随心所欲”的误区,特别是气息在风格性作品中的合理运用规范教学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3.在专业院校,走入泛炫技的怪圈。对于传统作品或传统素材而创作的作品演奏缺乏深层认识和把握,很大程度上丢失原有的艺术面貌。4.在竹笛教学中,对于气息训练,气息运用相对的忽视;或者是一味地口头强调气息的重要性而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演奏效果。笔者尝试从竹笛音色的构成要素、气息的训练、气息对于外在技术的辅助、气息在多元风格演奏中的运用这四大块来探研中国竹笛演奏的系统气息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