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从“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伴随着苏南乡村发展动力的转向,苏南乡村空间自下而上发生了持续的分化。针对这一重大现象,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分别基于乡村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治理转型对此进行解析,但往往对“空间”本身关注不足,城乡规划学、乡村地理学虽关注空间本身,但又普遍存在就“空间”而论“空间”,往往脱离空间演化所根植的具体化、地方化的社会制度环境背景对其进行解释。基于社会空间理论,本文尝试建立了“社会转型—空间分异”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力量的不同组合来刻画社会转型,将苏南特定时期的乡村空间分异植入到特定时期地方化的社会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苏南乡村空间分异的特征、动力和机制进行分析。根据苏南乡村社会转型的特点,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分异划分为三个阶段,从社会转型与空间分异互动的角度,分析各个阶段乡村空间分异的特征、动力和机制。研究认为:(1)村社一体化阶段:苏南乡村空间分异特征是乡镇尺度上小城镇迅速发展、村域尺度内形成“生活+居住+工业”三位一体的空间功能与形态;基层政权驱动的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自下而上的局部的市场取向改革、“两田制”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等共同推动苏南乡村空间分异;(2)市场主导阶段:苏南乡村空间分异特征是区域尺度上由分散型小城镇化向集聚型的城市化转向;镇域尺度内工业空间逐渐从村落空间“脱域”出来;政府通过主动参与市场建构,如乡镇企业改革、招商引资等,积极推动市场经济建设,市场力量的不断壮大成为驱动乡村空间分异最根本的力量,要素产权改革、资本对空间的重构是空间分异的机制;(3)地方政府主导阶段:苏南空间分异特征是区域尺度上城市区域化以及更大尺度的乡村空间再分异。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三集中、三置换”、乡村规划等政策加快乡村空间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