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企业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成长、价值创造乃至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实践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等问题产生的交易成本,企业非正常的投资行为广泛存在,企业的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相背离,从而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灵活性与投资效率,研究企业投资行为对于其自身和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基本建成。高铁开通的“时空压缩效应”降低了区域间的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投资作为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成长、价值创造乃至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实践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等问题产生的交易成本,企业非正常的投资行为广泛存在,企业的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相背离,从而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灵活性与投资效率,研究企业投资行为对于其自身和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基本建成。高铁开通的“时空压缩效应”降低了区域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区流动,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本文研究对象为“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即企业投资支出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重点关注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以1998-2018年沪深两市中办公所在地位于非直辖市的A股企业作为本文研究样本。首先,验证了高铁开通能否影响企业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其次,从企业层面(股权性质)、区域发展层面(市场化进程)两个方面展开横截面检验;再次,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指标、改变样本区间、考虑企业投资的调整成本”方法检验上述影响的稳健性,并通过构造“最小生成树”来克服研究过程可能遇到的内生性问题;最后,对高铁开通影响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高铁的开通提升了地域可达性、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上述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高市场化进程地区更为显著,且通过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提升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机制在于信息交流、高层次人才流动。此外,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构建“最小生成树”作为高铁开通的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基准回归结果依然有效。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1)理论创新。一是丰富了影响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外部因素研究,二是基于企业投资行为视角丰富了高铁开通微观领域影响后果的研究。(2)方法创新。相较于现有文献,本文实证研究中的创新尝试有:一是控制了行业、城市层面的时间趋势。在回归模型中逐步考虑企业、行业-时间、城市-时间固定效应;二是工具变量的构建。借鉴Faber(2014)构建“最小生成树”作为工具变量以处理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为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灵活性与投资效率、优化高铁建设规划提供了有益启示:(1)为企业抓住高铁开通的机会,增强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一定程度上为政府规划高铁建设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经济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起到引领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创新投资成本,而且政策环境波动引发的市场需求结构调整会影响企业创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企业是否进行创新投资以及调动多少资源投入到创新项目一般由企业管理者决定,管理者的个人心理特征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在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时很少考虑管理者非理性特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结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菲的贡献,但是各大城市房价高速增长。尽管多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价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本文认为,房价越调越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供给方面,土地供给数量取决于我国特有的土地国有制度下政府的行为,“双轨制”的土地出让方式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土地供给是房地产市场的开端,对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为探究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供给角度
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者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作为公司经营者和财报披露方,管理者既有动机也有机会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且管理者作为公司高层,在个人能力和经验上都远超常人,通常具有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使其更易选择盈余管理来进行会计操纵,提升公司业绩。虽然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开始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盈余信息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余管理究竟是起到了约束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依靠投资拉动实现了10%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同时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错配问题。数量上,尽管土地面积增加速度超过常住人口增加的速度,但人均住宅面积仍然较低;结构上,工业用地配置面积较大但存在大量闲置、低效使用,另外工业用地价格与商住用地价格相差较大;空间上,各区域建设用地效率差异较大,供需矛盾较突出,可能会带来经济偏离最大产出,生产率下降、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城市创新、高房价
有效的资本市场有利于公司股价信息的传递,股价能够充分反映个体信息,从而完善股票定价机制,为实现证券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股价同步性被认为是评判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不可或缺的指标,受到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学者们对于股价同步性的形成机制仍然存在争论,并衍生出特质信息解释股价同步性的信息效率派和噪声干扰影响股价波动的噪声学派。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不同学者对公司股价同步性指标与股票市场信息效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反映着公司的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等各方面情况,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等因素,当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深交所公布的2019年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在深市2196家上市公司中,最近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公司仅有178家,占比8.58%。如何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是近
国家级新区作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其建设政策能否起到预期效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这类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对产城融合理论基础和新区产城融合的影响机制进行剖析,从区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等角度进行理论基础阐述,提出影响新区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发展因素、城市功能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并指出新区建设可以通过产业虹吸途径、要素集聚途径以及辐射外溢途径三种机制促
伴随着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现在已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关期。在这一时期,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有利于国家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稳定充足的金融资源支持,这就需要高效的金融市场,而银行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过去二十多年,伴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
中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模式、寻找经济发展新驱动力成为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国亟需从粗放型经济向效率质量为主的集约型经济转变,摒弃传统的高污染生产模式,将推动经济的传统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转换为技术、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要求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那么如何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亟待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但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产业结构低端锁定、供给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双重约束。因此,引导传统重工业进行绿色转型,支持新型环保产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瓶颈的重大战略选择。绿色信贷作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环保项目和污染项目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环保项目,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