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随即,“中国梦”这一词语正式进入了官方词汇,并在全国的各个领域迅速走红,人们也都在思考着“中国梦”和自身的关系。2013年,习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又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一讲话引起了教育系统对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再度关注和重视,而一直以来对青年进行有关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而在青年这一特殊群体中,大学生群体又是最受关注的,面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现状,笔者试图以养成教育为视角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进行一系列理性的思考。本文研究的中心论题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通过对养成教育的方法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建设性的思考,再结合对社会责任感形成所需要的内外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与养成教育所秉持的规律两者之间的内恰性,确立论题成立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路径选择进行阐述。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的问题缘起及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对社会责任感和养成教育的内涵进行解析,定义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好基础。第三章:阐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以及自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理论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一方面是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要求和成长成才需要,一方面是“中国梦”的时代召唤,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诉求,这些都构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现实意义。第四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表征进行归纳整理,追溯问题本原并分析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整理出了三种主要的问题表征:社会责任意识上淡薄、价值取向倾向于个人主义、社会责任践行力不够且倾向于功利主义。追溯问题出现的本原,从外在大环境入手探讨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先阐述大环境带来的机遇,再分析大环境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着重单列出了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在于教育大环境的功利化,对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缺乏重视。第五章:针对第四章出现的问题和对问题出现的原因的分析,进行了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首先阐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所需要的机制分别是内在的心理机制和外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促进机制,然后总结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所必须要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为教育创新路径的探析既设定了规范又提供了空间,最后分别从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机制入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