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MIC-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cotonine-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生物学特性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分析其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多分子水平检测、诊断和评价患者预后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S-P法检测1997年7月-2004年12月期间直肠癌患者术后存档蜡块73例,分析P53、VEGF、MIC-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生存期的关系。结合临床随访资料,有关数据分别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X2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学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寿命表法作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用Cox回归模型多元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生存时间从手术日期起到随访日期,或由于复发、转移而死亡的日期为止计算。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比较1.1 MIC-1与临床病理因素、VEGF和P53蛋白表达比较情况及直肠癌预后的关系MI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90%(43/73),MI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8.02%,Log-rank时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MIC-1在侵及浆膜层和未侵及浆膜层的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4.91%、37.5%,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淋巴结转移者阳性和阴性患者MIC-1的表达率分别为88.37%、16.67%,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Ⅰ期、Ⅱ期、Ⅲ期组患者的MIC-1表达率分别为16.67%、16.67%、88.37%,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随着MIC-1表达的增强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阳性率增高,分期越晚。MIC-1与P53、VEGF的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MIC-1与VEGF的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8,P<0.01),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9,P<0.01)。1.2 VEGF与临床病理因素、P53蛋白表达比较情况及直肠癌预后的关系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4.79%(40/73),VEGF阴性表达与阳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2%、49.48%, Log-rank时序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5);VEGF在侵及浆膜层和未侵及浆膜层的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16%、25%,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淋巴结转移者阳性和阴性患者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90.70%、3.33%,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Ⅰ期、Ⅱ期、Ⅲ期、组患者的VEGF表达率分别为0、5.56%、90.70%,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阳性率增高,分期越晚。VEGF与P53的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VEGF与P5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4,P<0.01)。1.3 P53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直肠癌预后的关系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68%(37/73), P53阴性表达与阳性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2%、49.84%,Log-rank时序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1);P53在侵及浆膜层和未侵及浆膜层的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63%、50%,经卡方检验证实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者阳性和阴性患者P53的表达率分别为72.09%、23.33%,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Ⅰ期、Ⅱ期、Ⅲ期组患者的P53表达率分别为41.67%、11.11%、72.09%,经卡方检验证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随着P53表达的增强淋巴结阳性率增高,分期越晚但与侵润深度无关。1.4 MIC-1与P53/VEGF的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 MIC-1与P53/VEG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3,P<0.01)。P53/VEGF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87.96%, Log-rank时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临床资料结果比较2.1Ⅰ、Ⅱ期与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6.81%和46.41%,经Log-Rank检验证实有显著性差异(P<0.01);2.2未及浆膜与侵及浆膜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54.11%,经Log-Rank检验证实有显著性差异(P<0.05);2.3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8%、61.37%、53.18%,经Log-Rank检验证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淋巴结阴性组和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46.41%,经Log-Rank检验证实有显著性差异(P<0.01);2.5男性和女性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7.86%、65.56%,经Log-Rank检验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2.6年龄<40岁、65>年龄≥40岁、年龄≥65岁的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65.31%、59.15%。经Log-Rank检验证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围手术期输血≤400ml与输血>400ml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8.45%、58.33%,经Log-Rank检验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Cox模型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可靠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1在直肠癌中,MIC-1、P53、VEGF的表达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MIC-1、P53、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中位生存期短。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2 MIC-1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P53、VEGF呈显著相关性,说明MIC-1可能参与了凋亡及肿瘤血管生成过程。3 MIC-1、P53、VEGF三者均与直肠癌患者的侵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4在直肠癌的肿瘤生长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P53- MIC-1-VEGF调节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