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PHB的隐藏嗜酸菌DX1-1的诱变改良和不同营养条件下胞内蛋白表达差异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 butyric acid PHB)是原核微生物在碳、氮营养失衡的情况下,作为碳源和能源贮存在生物体内的一类热塑性聚酯。它作为微生物合成的可降解材料,除了具有与化学合成高分子相似的性质外,还具有一般化学合成高分子没有的性质,如光学活性好、透氧性低、抗紫外线辐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组织相容性、压电性和抗凝血性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的许多公司和科研机构纷纷开展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工作。本文综述着重介绍PHB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生物合成、降解以及基因改良菌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其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从取自江西德兴铜矿的酸性矿坑废水中分离出一株菌株(DX1-1),经16s鉴定为Acidiphilium cryptum菌,透射电镜显示该菌胞内可积累大量颗粒状聚合物。提取该聚合物并进行红外、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典型特征。研究表明DX1-1菌株具有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PHB)的潜力。 采用紫外线照射和放射性元素钴60辐射诱变方法,对分离纯化的一株可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Acidiphilium cryptum DX1-1进行了诱变改良,以获得PHB高产菌。结果显示钴60诱变最佳诱变剂量为200Gy,紫外诱变的最佳剂量为15W、30cm、60s,紫外诱变的效果比钴60诱变的效果好。诱变后筛选得到的一株菌UV60-3,PHB含量达到28.56 g/L,是原出发菌株的1.45倍,并且可稳定遗传。对菌株UV60-3积累PHB的碳氮比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在碳源(葡萄糖)浓度15g/L,氮源(硫酸铵)浓度30g/L,C/N为0.94时PHB含量最高,PHB含量达30.57 g/L。 对诱变前后和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的Acidiphilium cryptum DX1-1进行蛋白表达差异分析,提取不同氮源浓度培养条件下的胞内蛋白,摸索试验条件,获得清晰可重复性强的双向电泳结果。经过软件分析选择在3%(NH4)2SO4浓度下差异表达点9个,送样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院做质谱鉴定。通过MALDI-TOF/MS质谱分析得到匹配结果的有8个样品,经过分析鉴定出与PHB合成代谢直接相关的蛋白点4个。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城市浅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水环境恶化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目前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实现污染源截断的情况下,通过疏通湖泊群连接体系,进行引清调水的治湖方案是目前湖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