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而出现的),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是经理人员事实地或依法地掌握了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从而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实现他们的利益。加尔布雷斯曾公开宣称,现代大公司的控制权已经转移到“技术结构阶层”,即经理与技术人员混合结构的阶层中。二战后,现代大公司大批出现,职业经理层逐步形成,经理控制企业的现象更是大批涌现。钱德勒1963年对美国20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研究表明,其中有169家或84.5%是被内部人所控制的。从近代大量的研究文献中可知,“内部人控制”行为在公司治理的世界中是个不受欢迎的“角色”。从理论研究结论得知,“内部人控制”行为会影响到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从实证检验的角度分析“内部人控制”行为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这是本文开展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研究试图遵循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三个原则,配以博弈分析为手段。对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了横向(国际)和纵向(时间)的比较,籍以揭示出公司治理过程中“内部人控制”行为的产生原因,并由此出发进一步从数据实证检验的角度论证“内部人控制”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文章首先介绍了与“内部人控制”相关的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内部人控制”问题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的理论准备。继而,全面而深入地从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绩效评估理论等层面阐述了“内部人控制”行为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就此展开了详尽的实证检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