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研究中国电力能源效率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首先从区域、产业、高耗能工业三个方面对中国的电力能源消费现状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电力消费量逐年递增,自2000年以后,年均增长率达到19.1%;沿海地区用电量接近三大城市、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用电总和;第二产业用电量始终占主导地位,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73%以上,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缓慢下降,第三产业和生活用电的比重持续上升;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用电比重此起彼伏,仍然是能源消耗的大头,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的电力需求势在必行。 然后,结合环境经济学理论,在界定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 DEA模型,分别从省际、区域两方面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能源效率进行深入测度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全国的电力能源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我国省际电力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距,且四大区域在电力能源效率上存在一定的梯度差距;对非有效省区的投入产出进行相应调整,可使全国的投入总计缩减固定资本投资67316.596亿元,就业人数37752.34万人,电力消费量7121.411亿千瓦小时,非期望产出总计减少COD排放量559.731万吨,SO2排放量1171.5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653.169万吨。 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 PSTR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及电力价格五大因素对我国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二产业的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电力能源效率反而逐渐提升;电力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反作用;技术进步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占 GDP比重均会促进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电力价格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若想通过调整电价来大幅提高我国的电力能源效率,效果可能并不显著,但对于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清洁新能源可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根据电力能源效率评价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电力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体提高我国的电力能源效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区位条件不同,在实施节能降耗政策时应该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淘汰或改进高耗能工业;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技术进步促进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更多的需要关注电力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合理调整电价,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统一的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