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博物馆的发展及其对美术史的作用——从17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美术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成立于19世纪的德语国家,他的实践活动围绕着博物馆和大学展开,而博物馆的兴起和发展和考古收藏息息相关,或者说,它是一种制度化的收藏。通过介绍、论述西方美术博物馆的形成以及他与美术史学科建立的相互关系,重点阐明博物馆在美术史领域的作用;收藏考古对博物馆最终作为研究知识的物质和象征性场所所起的作用;美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和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博物馆作为保存和展示人类美的创造的殿堂,艺术史永远是他的基石,艺术史家的理论和方法为博物馆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工具,他们的一支在大学里教学和研究,另一支在博物馆工作。 现代美术博物馆的发展可追述到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17世纪启蒙运动以后。美术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历史和美的综合体,他的建筑多是历史纪念物,藏品多是经典作品,所关心的主题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藏品首先要有经典的意义。美术史在19世纪作为一门刚刚成立的学科,从其他学科,特别是考古学上受益颇多,而考古正是收藏进至博物馆产生的有力动机。美术史学科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十年代得到长足发展,他的工作重心和博物馆的发展紧密相关,时代的背景赋予他们独特的特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秉持这样一种角度和态度:从意识形态的宣传建构层面上研究“样板戏”,重点研究“样板戏”艺术形态和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关系。把“样板戏”视为中华民族精神历程中的
纵观近现代美术史,中国美术发生最大变化的时期是“五四”时期,而且整个20世纪的中国美术几乎都从“五四”美术的母体上分蘖出来,其中的演进与传承,直接分娩了今日美术的两难状况
建筑空间的设计包括有使用功能、建造技术、视觉心理感受、环保节能等等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自我实现意识的加强,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不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