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浙江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浙东以丘陵山地为主,分布了数量较多的传统村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居住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急功近利的新农村建设以及缺乏对传统村落文化历史价值的深度认知,出现了很多与传统村落的形态和风貌不和谐的开发和建设,使传统村落面临被损毁的尴尬境地。本文以新昌县西南山区范围内保存相对完好的13个传统村落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首先对传统村落的选址特征及山水格局进行研究,归纳演绎出新昌县西南山区传统村落的三种不同类型,并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其次,从街巷空间、水网空间、群体建筑及民居基本形制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进行微观层面的解构,总结传统村落空间的内在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最后,针对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和利用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昌县西南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和历史脉络的分析,提出原真性和活态性的保护原则,有效保护地域文化特征和村落遗产,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浙东山区传统村落更新和发展的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