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叶松(Larix spp.)是我国北方及南方亚高山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加强对落叶松优良无性系造林技术研究,对解决落叶松优良无性系产业化发展存在造林技术粗放问题以及改变我国木材紧缺,加速培育出工业用材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设置在辽宁清原大孤家林场的12年生落叶松优良无性系1、2、3、4造林密度试验林连续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3种不同造林密度A(2m×3m)、B(2m×2m)、C(2m×1.5m)对四个无性系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蓄积量、林分结构以及抚育间伐起始期的影响等。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3种不同造林密度A、B、C对四个无性系林分生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5a生期间,四个无性系林分的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大小依次均为密度C>密度A>密度B,7-11a生期间则随密度减小而增大;3-11a生期间,四个无性系在密度C的林分蓄积量最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弱。随着林龄增大,密度对胸径、冠幅、单株材积、蓄积量的影响越来越显著,11a生时无性系1、2、3、4在高密度林分与低密度林分的平均胸径分别相差2.11cm、3.26 cm、2.14 cm、1.23cm,平均冠幅分别相差0.79m、0.91m、0.58m、0.16m,平均单株材积分别相差0.0293m3、0.0484m3、0.0224m3、0.0162m3,,平均蓄积量分别相差16.19m3·hm-2、95.34m3·hm-2、53.9m3·hm-2、82.8m3·hm-2。3-9a生期间,四个无性系在高密度C下树高最高,11a生时无性系1、2在低密度A下的树高最高,无性系3、4在高密度的树高生长量有变缓的趋势。在密度A、B的冠幅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在密度C的冠幅生长量随林龄增大而减小后又增大。不同无性系的生长特性受遗传效应影响,表现出在不同密度下的适应能力不同。(2)造林密度对落叶松无性系形质指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四个12a生落叶松无性系林分树干通直度均表现出造林密度越小,林分树干通直度越大,密度越小单株间树干变异系数越小,林分越稳定。无性系1树干通直度最大,单株间树干通直度变异系数最小,以密度A造林密度下树干通直度最优;四个12a生落叶松无性系林分树干圆满度均表现出造林密度越大树干圆满度越接近1.0,密度越大,单株间树干圆满度变异系数越小,林分越稳定。无性系4树干圆满度最接近1.0,以高密度C造林密度下树干圆满度最优。四个3-11a生落叶松优良无性系高径比随林龄增大而趋于1.0后又增大,随密度增大而增大,造林密度越小,林分高径比越接近1.0,树干尖削度越小,圆满度越大,林分越稳定,11a生时高径比变异系数随密度减小而减小。(3)造林密度对落叶松无性系林分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落叶松优良无性系在3-7a生期间高密度C林分胸径变动系数最小,林木分化最低,9-11a生期间低密度A胸径变动系数最小,林木分化最低。3-9a生期间单株材积在高密度C下变动系数较小,11a生时在低密度A下变动系数最小。各林龄造林密度对单株材积变动系数的影响最为强烈,其次是胸径,对树高变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弱些,在3-11a生期间,各密度林分树高变动系数在高密度C下最小,林木分化最低。而且,胸径、单株材积和树高的变动系数均表现出随林龄增大而呈现降低的趋势。不同造林密度对11a生落叶松优良无性系林分径级、高度级结构的影响均不同。3种密度林分在中等及以上径级株数率随密度减小而增大,而在较小径阶株数率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的分布规律。A、B、C 3种密度处理中最大株数率径级分别为14cm、12cm、12cm,密度A、B林分直径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在12cm和14cm中等径级的株数均超过50%。密度C林分直径集中分布在较小的径级范围内。在A、B、C 3种密度处理中最大树高株数率高度级均为14m,在中等偏上(14m)高度级密度A林分树高株数率最大,在中等偏下(12m)高度级密度B、C林分树高株数率较高,在较小(10m)和较大高度级(16m)3种密度林分树高株数率均较低。(4)四个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的抚育间伐起始期均随密度增大而提前,四个无性系的胸径定期平均生长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无性在不同密度下胸径定期平均生长量有一定差异,根据定期平均生长量显著下降开始期来确定抚育间伐的起始期,在密度A下落叶松优良无性系1-4的起始间伐期分别为5a、7a、9a、5a;在密度B下落叶松优良无性系1-4的起始间伐期分别为5a、7a、7a、9a;在密度C下落叶松优良无性系1-4的起始间伐期均为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