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各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年龄对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措施的应用现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调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内科2014.01.01-2014.06.30住院、符合AMI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病历,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AMI患者性别、既往病史,生命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预后的差异。结果:⒈本研究中,女性比例为30.8%。随年龄增长,女性比例及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老年组高血压及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青年及中年组(P<0.05),吸烟率则显著低于青年及中年组(P<0.05)。各时间段内,青年组就诊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年及老年组(P<0.05)。老年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心功能不全比例显著高于青年及中年组(P<0.05)。冠脉造影显示老年组Gensini评分、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比例显著高于青年及中年组(P<0.05),而单支病变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5)。2.青年及中年组再灌注治疗率均达到70%以上,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其差异源于青年及中年组急诊PCI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拜阿司匹灵、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他汀类药物在各年龄组使用率均较高,总使用率大于95%。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63.7%和54.3%。5联用药(拜阿司匹灵+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2联用药(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的使用率在各年龄组均低于45%(P>0.05),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均未应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高达20%左右(P>0.05)。3.总体而言,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老年组并发房颤及肺炎比例显著高于青年及中年组(P<0.05)。随年龄增长,院内死亡率显著上升(P<0.05),泵衰竭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结论:⒈与年轻AMI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更多,接受循证治疗的可能性更小,近期预后更差。2.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在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