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空间作为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统一体,反映着居住人群的收入差距和阶层差异。当前我国社会分层和居住分异日趋严重,居住融合的探索可以适当消解空间歧视,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彰显公平公正和资源均衡,以居住融合为导向的社区规划设计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视角,以“武汉大学珞珈山教职工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掘出现今高校单位社区呈现出阶层多样、功能混合、居住形态多元化和社区开放等特征,在居住融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最有可能实现空间正义。本文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针对高校单位社区居住融合这一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第二章从相关概念界定、理论研究及其国内外实践案例来探索城市社区的居住融合。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国高校单位社区的住房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武汉大学珞珈山教职工居住区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作为本文的主体内容,主要分析武汉大学珞珈山教职工居住区的居住融合现象与特征,属于实证研究。基于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视角,主要从阶层分布与空间关系、设计原则、居民日常体验等层面分析武汉大学珞珈山教职工居住区所呈现的居住融合特征和优势,指出其具有居住人群阶层多元化、群体差异程度较小、居民日常体验较好、邻里交往融洽和社区开放等多种特征。第五章主要是探索归纳高校单位社区的居住融合模式,属于应用研究。基于对武汉大学珞珈山教职工居住区的实证研究,针对多元化人群、居住需求、邻里交往、社区开放程度等方面,提出了以居住融合为导向的社区规划设计模式,即多种居住形态、多样化混合功能、多层次开放空间,促进高校单位社区物质空间和意识形态的融合。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通过归纳论文的主要结论以及不足与展望,为之后的社区规划设计或更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