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在Peter Railton的非道德的善的还原论式的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对非道德的善的自然主义还原,以此希望为对非道德的善的经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且加深对事实与价值的两分和非道德的善的认识。本文主要对非道德的善的规范性以及它的行为指引功能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在第一章,本文阐释了开放性问题论证的经典版本和它的两个现代版本。开放性问题论证是摩尔提出的用来反对对善进行自然主义的定义的一个论证,不过它的经典版本受到了很多批评,所以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这些学者修正了开放性问题论证想要达成的目标,从彻底地拒绝对好的定义,修改为仅仅提出对好进行定义的初步异议。在第二章,本文阐释了Peter Railton的还原论式的自然主义。Peter Railton的还原论式的自然主义是以一种绕开开放性问题论证的方式来应对它的,他仅仅主张一种可改进和修正的解释性的对善的定义。Peter Railton把非道德的善解释为具有充分信息和完美的工具理性的理想的自我希望现实的自我欲求的东西。具有充分信息和完美的工具理性的理想的自我希望现实的自我欲求的东西,其以心理联系的方式,还原了非道德的善的规范性。而它的行为指导功能,则是以工具理性的方式来确保的。Peter Railton还用快乐主义作为例子,提出了对善进行自然主义式的还原的五个要求。它具体包括五点:等同的还原;解释的作用;规范性作用;可忍受的修正主义;基于批判反思的辩护。其中,前两点主要是指对某个规范性质进行还原的自然性质应该是独立存在的并且能够用来解释与这个规范性质相关的现象。第三点主要是指这个自然性质能够解释被还原的规范性质的规范性特征。第四点主要是要求这个还原不会取消被还原的性质的概念,第五点则是要求这个还原能够起到增加我们对被还原的性质的理解,强化其本体论地位的作用。Peter Railton对非道德的善的还原,无法充分说明非道德的善的规范力量,而且其所假设的理想的自我使其在与经验研究进行对接时存在困难。在第三章,本文试图去回应经典的开放性问题论证以及它的两个当代版本向自然主义提出的问题。在第四章,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对非道德的善的还原。这个还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把“个体A认为R是善的(行动者视角)”,还原为“A认为R是善的(观察者视角)”,由于这两者的基础事实都是A具有“认为R是善的”的心理状态,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概念上的。第二部分,把个体的善解释为能够为个体的个人幸福带来增益的价值的集合,以此来解释善的行为指导功能。然后,依据Peter Railton所提议的五个要求对其进行检验,据此判断这个还原是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