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早期桥接抗栓药物有望维持或增加溶栓疗效。然而,其益处可能不会超过出血转化的风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早期桥接给予静脉肝素的获益与风险。 方法:本研究所有纳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来源于唐山卒中溶栓登记数据库(Tangshan Stroke Thrombolysis RegistryTSTR)。该病例库收集了从200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患者,评估溶栓后出血(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HAT)风险给予相应抗栓治疗,且抗栓治疗方案经患者或家属同意,根据溶栓后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静脉溶栓后立即桥接给予静脉肝素(肝素组)和静脉溶栓24小时后给予抗栓治疗(对照组)。安全性指标包括7天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和7天内脑出血(aICH)及90天内死亡率。有效性结局包括24小时和7天内神经功能改善,90天神经功能良好恢复和生活自理。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法比较所有得出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2例患者,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6例患者,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肝素组神经功能改善比例(24小时:53.4%vs32.8%,OR=2.36,95%CI=1.38-4.01;7天:62.9%vs48.3%,OR=1.82,95%CI=1.08-3.07:)和90天良好结局的比例(良好恢复:44.0%vs30.4%,OR=1.79,95%CI=1.04-3.08;生活自理:56.0%vs41.7%,OR=1.78,95%CI=1.06-3.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入院时肝素组患者NIHSS评分为14.12±1.845,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14.13±2.147,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7天后肝素组患者NIHSS评分为7.267±1.132,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13.07±2.628,P<0.05显著差异;治疗7天后肝素组患者NIHSS评分为4.650±0.9467,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9.895±2.394,P<0.05显著差异。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入院时肝素组患者mRS评分为4.471±0.2443,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4.333±0.2315,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7天后肝素组患者mRS评分为3.619±0.3272,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2.500±0.3727,P<0.05显著差异;治疗90天后肝素组患者mRS评分为0.3200±0.1381,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0.981±0.1086,P<0.05显著差异。与此同时,所得出血风险的结果(症状性颅内出血:5.2%vs6.9%,OR=0.74,95%CI=0.25-2.19;脑出血:22.4%vs13.8%,OR=1.81,95%CI=0.91-3.58)和死亡率(8.6%vs13.9%,OR=0.58,95%CI=0.25-1.3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给予静脉肝素(维持APTT值为基础值的1.5~2倍)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和提高90天良好结局,并未增加7天内症状性脑出血、脑出血的风险,以及90天死亡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