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型分子热力学模型及其在离子液体气体吸收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减排已经成为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因此,针对二氧化碳(CO2)分离和捕集方面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末端尾气部分的CO2气体中常含有可凝性气体,包括水蒸汽(H2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含有这些杂质的CO2气体在管道运输过程中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并影响后续的产品加工。因此,在CO2气体资源化利用之前对其进行净化尤为重要。另外,SO2气体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受到污染的重要标志。烟道气中的SO2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绿色吸收溶剂和节能高效的新型工艺对CO2和SO2气体分别进行净化和回收。本研究采用离子液体代替传统的有机溶剂作为新型的绿色吸收剂,并用于气体吸收工艺。预测型分子热力学模型可以解决气体吸收和分离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其通过快速识别结构-性能关系并筛选合适的离子液体以减少实验工作任务;从技术的角度,其可以提供有关压力-体积-温度关系或流体相平衡数据。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预测型分子热力学模型,研究含离子液体体系气体分离的热力学性质,并将其应用于离子液体气体吸收过程,同时对工艺流程模拟和分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采用COSMO-SAC模型和UNIFAC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UNIFAC模型进行了参数拓展,构建了一种新型预测型分子热力学模型(COSMO-UNIFAC模型)。该模型对于常规物质体系和含离子液体体系的UNIFAC模型,分别引入了608组和1367组新的二元参数对,并且通过比较原始UNIFAC、COSMO-SAC和COSMO-UNIFAC模型的活度系数、相平衡等热力学性质的预测值和实验值,验证了COSMO-UNIFAC模型的适用性。其次,采用混合离子液体(MILs)对CO2气体脱水过程进行了研究。基于COSMO-RS模型对大量离子液体进行筛选,最终选定[EMIM][Ac]和[EMIM][DCA]作为水分吸收剂。此后,进行了CO2气体在单一离子液体和混合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实验。针对原有模型预测准确度不够的情况,首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的预测分子热力学模型Modified COSMO-UNIFAC的可靠性。在实验室规模的气体干燥实验中,证明了MILs不仅分离效果可满足目标,而且能降低纯离子液体的粘度,因此其更适合于工业应用。在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嵌入Modified COSMO-UNIFAC模型参数的平衡级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工业范围内混合离子液体和三甘醇工艺模拟与优化对比,结果证明MILs有较高的CO2干燥效率,且比传统三甘醇溶剂更加节能。此外,通过COSMO-RS模型的量化计算分析和独立密度梯度(IGM)分析,揭示了离子液体应用于气体干燥的微观作用机理,即CO2、H2O与MILs之间的主导作用分别为范德华(vd Ws)作用和氢键(HB)作用。再次,采用离子液体[EMIM][DEP]作为CO2气体中低碳醇气体的吸收剂。通过对[EMIM][DEP]和低碳醇体系的汽液相平衡(VLE)数据的测定,证明COSMO-UNIFAC模型和UNIFAC模型预测的可靠性。实验室规模的离子液体吸收实验结果表明,[EMIM][DEP]对甲醇、乙醇和正丙醇的吸收率分别高达99.40%、98.94%和98.24%。同时,实验室规模的流程模拟结果证明以上两种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离子液体+低碳醇体系的热力学相平衡行为。随后,在工业规模内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结果同样证明[EMIM][DEP]对CO2气体中低碳醇气体的高分离性能。此外,通过分子中的原子理论、静电势(ESP)和独立梯度模型(IGM)分析,揭示了[EMIM][DEP]吸收低碳醇的关键在于阴离子和低碳醇之间存在较强的HB作用,且随着低碳醇的碳链增长,相互作用减弱,这与上述的吸收率顺序是一致的。最后,系统地研究了MILs([EMIM][SCN]和[EMIM][Cl])捕集SO2气体的微观机制,主要包括热力学行为、弱相互作用和分子动力学特性三个部分。在计算热力学方面,采用COSMO-RS模型探究了体系的混合焓变、自由体积和自由体积分率,结果表明,SO2气体吸收过程具有热力学可行性,在[EMIM][SCN]中添加[EMIM][Cl]有利于提高溶剂的空隙率,从而提高其对SO2的吸收能力。基于波函数(WF)分析对体系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位点进行了深入研究,ESP分析中的vd Ws表面静电势直观地显示了单个分子或离子弱相互作用的潜在作用位点,IGM分析使弱相互作用的类型和强度进一步可视化。分子动力学模拟(MD)从动力学角度探究了混合离子液体捕集SO2气体的微观作用机制,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通过与SO2的硫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SO2的捕集,且阴离子对SO2捕集的贡献大于阳离子。因此选择合适的阴离子对提高SO2捕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为锌金属的高体积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等优势而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型环境友好型储能器件。δMnO2具有适合锌离子扩散传输的层状结构、高电压平台和低成本等优势,因此被视为有前景的储锌正极材料。但是,δMnO2材料依然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离子扩散路径少、反应动力学不足等难题。基于此,针对δMnO2材料开展系统的多层级结构构筑,在稳定δMnO2晶体结构的同时增强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成为改善
学位
作为工程塑料的新一代泡沫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泡沫具有良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耐化学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PBT泡沫的制备以及微观泡孔结构的调控对于实现工程材料的轻量化与节能环保,以及拓展PBT在建筑领域、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泡孔结构,如开/闭孔、泡孔密度、泡孔尺寸及泡孔形态分布等对于泡沫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仅有少
学位
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发展清洁能源及能源转换装置迫在眉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效率、环保型的能量转化体系。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的缓慢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铂基催化剂仍是当下最有效的氧还原催化剂,但存在活性较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因此研发高性能铂基氧还原催化剂无疑是关键要素。本论文以基础电化学、电催化、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为理论指导,针对目前铂基ORR催化剂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从
学位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导致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寻求更高效、环保的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换体系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研究,电极材料作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对体系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其中,炭基电极材料因导电性优异、成本低、来源广泛等优势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体系中展现出出色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炭基材料结构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与特性。这种
学位
学位
皮肤创面修复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多阶段过程,在细胞行为的调节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动态重塑下,受损的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外源或内源性因素导致伤口部位微环境的细微改变都可能会影响细胞的活化和募集,进而影响伤口愈合的进程。近年来,基于“湿性愈合”理论而开发的水凝胶敷料能够为伤口创造适宜的愈合微环境,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伤口护理。得益于天然多糖的生物相容性、高亲水性、可降解性和易成胶性等
学位
尽管人们已经开发了诸多从海水或受污染水体中生产洁净淡水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大多依赖于高能耗和复杂集中的设备、设施,限制了其在偏远落后地区和近海岛屿的实际应用。太阳能驱动水蒸发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是一种绿色、可持续、便捷、廉价的水净化技术,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潜在手段。虽然人们已经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光热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驱动水蒸发,但如何进一步利用单位面积内的太阳能以提高蒸发性能、如何构造形状可
学位
化石能源的消耗使得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不断加大,但是清洁能源大都具有强间歇性和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因此配套的储能系统的建立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碱金属离子电池(锂/钠/钾离子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长的寿命,是目前主要的化学储能媒介。电极材料是电池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设计及革新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炭材料是一类来源广泛,结构可设计性强的高性能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被广泛
学位
目的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绩效考核指标。方法 通过质性访谈、理论学习及相关文献阅读形成指标体系的框架,经过课题小组讨论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内容,最后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15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立了各指标的具体内容、权重,最终形成“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问卷的有效率、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判断系数为0.920,专家熟悉程度为0.774,
期刊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高弹性和粘弹性在轮胎工业、密封行业、阻尼减震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的这些特性来源于橡胶柔性长分子链的缠结、交联,橡胶分子链与填料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填料网络的形成与破坏。深入理解这种多层次、多相互作用、多网络的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高速发展,基于“理论模型”的计算模拟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