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美学原则再崛起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的嬗变缘于时代的嬗变。由于中国社会传统的文化格局在本世纪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汉语诗歌不可避免地经受了一场文化和价值观的洗礼。如果说八十年代的“朦胧诗”得益于“启蒙”,那么“后朦胧诗”则已明显地改变了八十年代的那种群集式的“合唱”,其个体呈现出更为纷繁的丰富性。然而,在认真考察了后朦胧诗诸多流派以后,我发现在纷繁不同的表象之下,他们在审美上却有着共通之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视角和极有价值的探析途径。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梳理新的审美原则的历史来源,进一步探索“朦胧诗”和“后朦胧诗”之间的关系,指出虚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第二章厘定虚拟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虚拟的四种特殊用法,以及虚拟手法在不同文体之间的运用及比较,并对“后朦胧诗”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第三章以二十世纪90年代术期的诗歌争论现象为切入点,具体分析新的审美原则在理论和创作的实际运用和影响,用新的审美原则来解释具体的文学事件;最后一章指出新的审美原则所带来的一些矫枉过正的后果,试图找出解决诗歌创作的出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诗歌对价值的追寻和消解已经不能警醒日益钝化的日常生活意识,诗人的存在意义体现在:以远离日常生活意识的假想,来揭示政治霸权和商业文化的无情和凡庸。面对八十年代后期以及九十年代的诗歌,我们既不能简单地采用当代政治抒情诗歌的标准,也不能以“朦胧诗”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尽管当代政治抒情诗与“朦胧诗”的性质与价值并不相同,这两者的写作和阅读方式都仍然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现实指涉性。因此,我们需要接纳“后朦胧诗”的审美原则,需要跳出“五四”以来新诗社会化批判抒情的视野,从美学的立场肯定其感受、意识、趣味和想象力的解放。从这个角度来讲,虚构与戏拟所带来的语言意识和感受力的解放,是对诗歌创作和理论有意义的贡献:它有效地将社会道德移向了美学道德和语言活力。
其他文献
由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创作的《4分33秒》成为上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作曲家要求演奏者一动不动地静坐4分33秒,让听众在作品演奏的"4分33秒"的时间段中,聆听到大自然(包括
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已有方法的对比入手 ,指出拥挤收费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进而通过对包括拥挤收费标准的确定、拥挤收费的前提及拥挤收费收入的使用问题在内的分析 ,
21世纪的前十年,中东欧8国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经历了完整的国际资本流动周期,出现了资本流入急增、金融脆弱性累积和资本骤停等现象。中东欧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对中国资本项
公众人物是指在生活中为人们广泛知晓和关注的社会知名人士,因其自身行为能给社会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社会成员。如政府官员、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著名科学家、文化艺术家
活着与死亡是人生的两大基本问题。踯躅于生死两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生成了不同的生死观。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出了中国人典型的生存方式,顺天知命,以生抗死,对死亡进行了
目的:探讨乐伐替尼调控VEGFR/NF-κB/R1P2信号治疗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接受口服乐
《精选名儒草堂诗馀》是元初编选的一本词集,词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然而因词集流传多舛,至明代还鲜为人知,研究也少深入。论文从版本校勘与作者考订入手,分述编选主题,并从地域文
为了推进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该文开发了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实训方案。该方案以物联网工程实训平台为基础,以ZigBee网络为载体,以家居环境监测、家电
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指从数据中抽取隐含的、具有潜在使用价值信息的过程。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银行、金融、保险等领域更是起到了至关
新历史小说的研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研究热点,本文立意于将新历史小说的思潮研究推向新历史小说的个案研究。在新历史小说家中选取从事历史小说创作历时最长的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