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城乡关系都经历了乡村孕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经历过这些过程,实现了城乡融合。而发展中国家还普遍处于城乡分离或城乡对立阶段,还需要寻找实现城乡融合的路径。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时,发现发展中国家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就是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农业部门,和以现代生产方法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工业部门。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本质特征,所以,这一理论被国际经济学界普遍所采用。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具备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所描述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影响,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人口众多,尤其农业人口长期占人口较大比重,工业不发达,这又使得我国表现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特点,所以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本文经过对经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以及我国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吸纳前人在研究城乡关系上所取得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城乡一体化内涵,那就是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系统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全体公民平等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城乡融合、协调的社会结构。本文特别强调,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学者为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提出的新理论,是国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我国城乡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城乡人民能够共同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所有成果。城乡一体化理论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关系是本文一个重点。城乡一体化是为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距而提出的新理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城乡一体化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完善的。经过分析,本文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为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城乡一体化实践提供了指导。同时,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提出扩大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研究外延,丰富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研究内涵,进一步完善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又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践创新,可以说,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式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经过对建国以来城乡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依然存在的城乡差距的分析,特别借助于对陕西省城乡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二元结构是我国城乡差距存在并逐渐扩大的根本原因。由此,本文提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要有切实反应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的城乡一体化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要突破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局限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重心在农村,需要重点塑造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同时,必须借助城市部门的外在助力,在城、乡双方合力下,促成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本文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的特点,提出三个主要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第一,城镇化路径。也就是创造条件转移农村剩余人口,使分散的农村走向集中,同时,扩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数量,让更多农民走进城市,享受到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第二,产业化路径。基于塑造农村内生动力为主要出发点,积极发展农村各种产业,努力探索农村产业化的各种路径,使农民除了有农业收入外,还有非农产业等更多收入渠道,最终使农村找到自立、自强的发展路径。第三,制度创新路径。制度是影响城乡融合、阻碍城乡走向一体的重要因素,通过制度创新,解除束缚城乡一体化的种种桎梏,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健康、良好环境,为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