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途径,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各项改革当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给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对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葆先进性提出严峻挑战。面对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把预防腐败放在反腐倡廉工作突出重要的位置,找到科学、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办法。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深入分析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和腐败行为发生、预防机理,历史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预防腐败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对比分析国(境)外预防腐败的经验做法,论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预防腐败的重大意义,围绕规范权力的运行提出了思想预防、制度预防、技术预防等一系列对策措施。本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腐败概念的界定。本章综合考察有关腐败概念的研究成果,提出腐败概念的四个要素,即腐败行为主体、腐败行为方式、腐败行为目的、腐败行为后果。认为,从广义上说,腐败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从狭义上说,腐败是国家权力行使者利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对腐败概念泛化的实质和危害以及腐败概念与其他反腐倡廉理论术语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二章社会转型期腐败的表现。本章用实证的方法对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高发特征进行分析。一是对比分析国内外情况,提出腐败现象高发是社会转型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二是归纳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即腐败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恶性腐败案件不断出现;腐败行为的发生与三类人员密切相关;腐败犯罪呈现国际化趋势。三是总结了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发生的基本规律,即国家权力介入资源配置越深,腐败现象发生的机率越高;越是政府投资的热点部位,腐败现象发生的机率越高;部门和个人的权力越集中,腐败现象发生的机率越高。第三章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本章以社会转型期发生的制度变迁为背景和线索,探讨分析了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一是提出,随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追求物质利益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党员干部利益观念显著增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物质利益的诱惑,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心理发生严重失衡,使得党风廉政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二是提出,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整个社会一直处于市场机制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同时发挥作用的状态: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建立;另一方面,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事务甚至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突出。正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制度存在许多漏洞,才使得腐败现象大量滋生。三是提出,在我们党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国家权力受到腐蚀的可能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权力过分集中是长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着权责不明、制约不够、监督乏力等缺陷。第四章预防腐败的机理和方法分析。本章从微观的层面对腐败现象发生和预防机理进行分析,指出,产生腐败意图、出现腐败机会和产生腐败动机是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三个重要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上联合或者单独采取预防措施,均可以割断腐败动机产生的链条,起到预防腐败的作用。另外,还提出,要树立系统预防和改革创新的思想,综合运用思想预防、制度预防、技术预防多种方法增强预防腐败的整体效果。第五章国(境)外预防腐败的主要做法及启示。本章列举了国(境)外有关思想预防、制度预防、技术预防好的做法,并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预防腐败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在预防腐败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第六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预防腐败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本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预防腐败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历史地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防腐败工作的发展历程,提出,把反腐败视角从治理转到预防,进一步增强反腐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反腐败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七章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举措。本章对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有效预防腐败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一是提出,建立国家廉政体系是当今世界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势。二是对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三是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建立一套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长效机制。第八章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是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本章分别从思想预防、制度预防和技术预防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深化预防腐败工作的对策措施。一是通过加强教育为规范权力运行打牢思想基础;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机制;三是大力加强预防腐败技术性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