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共中央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是从对广义“文化”的理解出发来展开研究的。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否进行商业经营,是划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标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1944年首次提出的,最初是具有某种否定意义的。法兰克福学派之后,西方的文化产业理论基本上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对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研究,即学院派理论。学院派前期研究以理查德·霍加特、阿尔都塞等为代表,侧重于对文化产品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探讨,他们的理论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后期的文化研究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代表,侧重于对大众传媒的具体研究。另一条线索与各国文化产业实践、文化产业政策结合在一起,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探索,即文化产业的应用理论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产业”一词从日本传入我国。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黄河口、大油田、孙武故里、吕剧故乡是东营最具独特、最值得挖掘开发的文化资源,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就是围绕这些文化资源找出路、作文章。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于黄河三角洲的崛起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条件和机遇,特别是入世后给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化产业作为以市场运作方式来实现文化之价值的产业,关键在于把文化推向市场。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管理企业的科学法则,真实仔细地盘点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库存,积极有效地整合现代科学文化的有用资源,确定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本升值的大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必须进一步开阔思路,着力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培育文化市场,扶持文化企业多渠道融资,加大奖励力度,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必须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深化改革、搞活机制,依靠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把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章做好、做足、做活、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