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巴山区生态系统脆弱,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差异较大,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区域土壤物理性质分布特征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和脆弱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集秦巴山区三条南北穿越采样带的土壤样品,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方法,分析其土壤物理属性,辨识秦巴山区土壤物理特征。并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三条样带土壤物理因子描述性统计指标和Pearson相关关系;根据半方差函数计算研究区土壤物理因子在经度和纬度变异及其空间分布;并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样带间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最小数据组,确定秦巴山区土壤水文物理性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驱动因素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秦巴山区土壤含水量均值介于17.74%-22.40%,属于弱变异性;饱和含水量介于34.43%-38.25%,西线属于中等变异,东、中线属于弱变异性;有效水含量介于11.13%-16.19%,东、西线属于中等变异,中线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容重均值介于1.26g/cm~3-1.41g/cm~3,西线属于中等变异,东、中线属于弱变异性;饱和导水率均值介于0.15 mm/min-0.31 mm/min,西线属于中等变异,东、中线属于弱变异性;p H均值介于5-8,西线属于强等变异,东、中线属于中等变异;有机质含量介于10.12 g/kg-21.59g/kg,中线属于强等变异,西线属于中等变异,东线属于弱变异性;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2)秦巴山区南北穿越三条样带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均值均表现为草地最大,农田的空间变异性最弱;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则表现为农田最大;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颗粒组成和p H值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植被类型对其影响较小。(3)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效水含量、容重、p H值和有机质含量在N32.5?-N33.0?出现较低点,除p H和有机质含量为北部高南部低的趋势外,其他参数均表现为南部高北部低的变化趋势,而区域土壤性质空间分布格局表变现为土壤含水量呈现块状分布,东部低,西部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呈现由东向西先降低后增大;土壤有效水含量为西高东低,且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土壤容重与土壤饱和含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相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饱和含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相近;土壤砂粒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相近主要表现表现为东部高于中西部地,而土壤p H空间分布与其分布相反。(4)秦巴山区土壤水文特征参数(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效水含量、饱和导水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各水文性质均与土壤容重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水文性质与土壤容重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此外降雨量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海拔变化对土壤容重影响更大。土壤含水量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容重,而土壤容重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含水量、有效水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但与土壤含水量相比,土壤容重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