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历史人文类的纪录片不能及时纪录拍摄对象故事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历时性地影像还原,往往采用格里尔逊“画面加解说”的模式,枯燥乏味,可看性不强。随着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发展的大众化以及纪录片市场的逐渐形成,纪录片受众群对纪录片的收视期待已不仅仅是认知某一段历史知识,更期望能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和视觉上的审美满足。如何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满足受众日益挑剔的审美需求,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对历史人文纪录片创作提出了重要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纪录片创作的日益市场化以及中外纪录片交流日益频繁,美国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出现了强调剧情重视戏剧化手法运用的纪录剧,这些纪录剧先后被引进国内,新颖的纪录片类型逐步为业界所知晓并逐渐开始尝试。在这样的影响下,以《公元一六四四》、《案藏玄机》、《迷途》、《玄奘之路》、《外滩佚事》、《圆明园》等为代表的国产纪录剧,掀起了新一轮纪录片收视高潮。剧中通过戏剧化手法表现人物丰富立体的人物性格、捉摸不定的内心世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充满悬念的故事冲突等,大大提升了纪录片的可看性和审美性,满足了绝大部分观众期望看到好看、有趣的片子的收视需求,逐渐引发了观众收看纪录片的兴趣。戏剧性成为了国产纪录剧得以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这类纪录片是否“有戏”最根本的和最核心的审美特性。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纪录剧的研究现状、戏剧性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纪录片的戏剧性的相关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本文中所采用的戏剧性理论主要依据是谭霈生教授的内涵界定和相关观念。此外还指出目前国内从不同角度切入研究纪录剧的相关文献资料较为丰富,但以戏剧性理论为依据解读国产纪录剧的研究寥若星辰,以期正确把握研究对象以及使用的研究理论。第二部分对纪录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点阐述了纪录剧的定义,概括了它以追求真实性为第一要义、使用戏剧化技巧来丰富真实的故事、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交错呈现以及更加注重受众娱乐感受等总体特征,还概括了国内外纪录剧的发展现状,其中国外纪录剧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已经占据了影视作品的绝对主体地位,而国内的纪录剧主要分为以人带事和以事写人两类,因其出现时间较晚,代表作较少,目前仍然处于摸索状态。文章的第三部分阐述了国产纪录剧通过解说与表演并用、写实与虚拟结合、声音与时空交错、重复与变化贯串来呈现戏剧动作,又通过动作的呈现来洞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引发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注。第四个部分对国产纪录剧的戏剧冲突的设置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分为客观既定的冲突、客观假定的冲突以及主观假定的冲突,在具体冲突设置层面,又会根据具体情况或偏向人与环境的冲突,或偏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可能偏向于人物的自我内心冲突。文章的第五部分根据谭霈生教授的戏剧情境的理论观点,分别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放大历史瞬间的作用以及精炼的历史人物关系三个层面对国产纪录剧的戏剧情境设置特点进行解读。第六个部分是对国产纪录剧的戏剧悬念设置特点的解读,国产纪录剧往往通过重构故事时间、运用引诱型的解说词以及以反讽方式进行反转让影片悬念迭起。国产纪录剧在追求戏剧化时也会呈现出不少问题,如为追求戏剧性而牺牲真实性、过于集中运用偶然性事件、注重结果的戏剧性而不是过程的戏剧性、人物动作苍白不具意义等戏剧性营造不足或者戏剧性营造过度等。因此,本文旨在结合谭霈生教授的戏剧理论,解读国产纪录剧的戏剧性,讨论各戏剧性元素在国产纪录剧中的合理运用,期冀国内纪录片创作者能在准确解读和把握国产纪录剧戏剧性审美尺度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或者运用相关理论创作出更为精彩、好看的电视纪录片,为中国纪录片进一步拥抱市场、走向国际作出更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