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表面多孔层的原位构建及其对B、P的吸除作用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促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当前硅基太阳能电池占据光伏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硅因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该法目前虽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因对B、P等非金属杂质去除不理想,依然没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推动解决B、P去除这一关键问题,论文创新性的提出在硅表面原位构建多孔层,通过多孔层强化吸除杂质B、P。论文主要以工业硅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热金属离子辅助法原位构建多孔层,探明刻蚀过程各因素对多孔形貌和B、P杂质吸除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退火对工业硅中B、P杂质的强化吸除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多孔层吸除非金属杂质B、P的作用机理,深化对多孔层吸除B、P的理论认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硅表面多孔层的原位构建。先以单晶硅为对象,比较了HF-Mex(NO3y-HNO3中金属离子种类等对多孔层形貌的影响规律,初步确定了水热金属离子辅助法的工艺参数;并用工业硅片和工业硅粉验证了HF-Mex(NO3y-HNO3体系刻蚀制备多孔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工业硅粉在HF-Fe(NO33-HNO3刻蚀体系中,固液比为1:25的条件下,获得的多孔层结构孔道分布较为均匀且密集。(2)HF-Fe(NO33-HNO3刻蚀体系中各因素对工业硅中B、P吸除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HF浓度、刻蚀温度对B杂质的吸除具有显著影响;Fe(NO33浓度、刻蚀时间、HNO3浓度对P杂质的吸除效果显著;获得的最佳实验参数为HF 4.00 M,Fe(NO33 0.03 M,HNO3 1.00 M,固液比1:25,刻蚀温度170℃,刻蚀时间5 h,在此条件下,工业硅中B、P含量从29 ppmw和59 ppmw降低到7 ppmw、15 ppmw,去除率分别达到75.862%、74.576%;再经950℃退火强化吸除后酸洗,B、P去除率提高到82.759%、76.271%。(3)多孔层对B、P吸除作用机理。分析了多孔层结构、多孔层中氧含量与B、P吸除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孔层中含有非晶SiO2,多孔层的比表面积、孔径体积和孔隙率与P杂质的去除率成正相关,非晶SiO2含量与B杂质的去除率成正相关;热力学计算表明,因O对B、P的结合能力比Si与B、P的结合能力更强,非晶SiO2多孔层又因有大量缺陷所形成的空位,而对B、P产生吸附迁移作用,使B、P进入非晶SiO2多孔层并与HF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离子而去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孔层对B、P杂质吸除作用机理模型。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且功耗最高的组成部分,其效率与线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由于数字信号处
随着国家关于商用车的环保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商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为了降低商用车污染排放量,提高商用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商用车使用油耗,商用车的轻量化设计已经成为新
黄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非饱和土,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明显的湿陷性。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大量工程项目在我国西北地区持续开展。为
节约利用能源是社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的今天,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耗是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能耗源。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进入到32nm及以下,电路的
张弦梁结构是前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空间结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张弦梁结构已不再是以单纯的一根竖向撑杆与拉索系统为整体的结构。尤其是撑杆的布置方式,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因其复用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随着工程上对多点、宽范围、高精度测量的需求日益增
我国以土壤养分下降为代表的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壤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型炭基生物材料在退化土壤修复问题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
快速城市化导致乡土材料与传统建筑受到冲击甚至破坏的同时,直接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地域建筑文化在此矛盾中呈现出乡土材料、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乡土性与地域性面临危机
国土空间的不合理开发,林地、湿地、草地等生态用地被侵占,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国土空间资源,科学划分生态空间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基于生态
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WPT)技术以磁场作为电能传输媒介,实现电能从电源端到负载端的无线传输。相较于传统的供电方式,其具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