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120dB SPL的白噪声暴露建立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动物模型,研究噪声对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的影响,加深噪声致耳蜗损伤特点的认识,进而探索可能的噪声防治措施。方法:1、建立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选用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只。首先进行豚鼠外耳、中耳及内耳的检查,以除外影响内耳听功能的因素。实验组给予强度为120dB SPL的白噪声持续暴露8h。正常对照组不接触噪声。2、监测噪声暴露前后豚鼠听功能变化:通过听性脑干反应测试(ABR)研究噪声暴露前和暴露后豚鼠听觉功能的变化。3、显微水平下耳蜗结构改变:通过耳蜗基底膜铺片、硝酸银染色技术,制作豚鼠噪声暴露前后基底膜光镜标本,观察噪声致耳蜗基底膜损伤的情况。4、超微水平下耳蜗结构改变: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耳蜗Corti器的超微结构改变来研究噪声致耳蜗损伤情况。结果:1、以可重复Ⅲ波的最低给声强度确定ABR反应阈值。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的ABR阈值分别是28.00±2.00dB SPL,74.00±2.21dB SPL。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阈值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发现,强噪声暴露所致的基底膜损伤主要累及外毛细胞,以内侧第一排较重,由内向外损伤渐轻,内毛细胞损伤较外毛细胞轻。毛细胞核的形态改变累及耳蜗基底膜,以底回和第二回为主。3、耳蜗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强噪声暴露后,外毛细胞的胞核染色质固缩,向核膜边集,可成块状;对照组未发现异常。结论:1、采取短期持续强噪声暴露建立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是可行的。2、噪声强度和暴露时间足够大的白噪声,可引起不可逆的噪声性听力损失。3、强噪声可造成耳蜗Corti器的病理损伤,引起毛细胞凋亡,且以外毛细胞的损伤为主,内毛细胞损伤较小;还可引起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故而,强噪声除可引起毛细胞损伤外,还会对耳蜗神经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