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被认为是除牙痛以外口颌面部疼痛的最常见病因,发病率较高,但TMD相关疼痛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缺乏相关认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可能与TMD相关疼痛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假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的神经活动的研究中。本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resting-state f MRI,rs-f MRI),来研究TMD疼痛患者的疼痛相关脑区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和静息态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以及相关脑区自发性神经活动与临床疼痛强度的关系,进而证实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可能与TMD相关疼痛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假设。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名颞下颌关节滑膜炎单侧开口痛女性患者与1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参与本研究。TMD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要求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 Check List-90,SCL-90)用于心理评估,并比较两组评分差异。TMD开口痛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强度。分别在开口状态和闭口状态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对每个受试者进行局部一致性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进一步研究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局部一致性与静息态功能连接差异。此外,为研究患者临床疼痛强度与自发性脑活动强度的关系,提取激活脑区局部一致性以及激活脑区与全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的平均值,并与VAS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1.严格纳入及排除标准,2名TMD患者经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手术证实为颞下颌关节滑膜性软骨瘤病,故排除,最终纳入8名TMD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2.心理学评估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MD组在除恐怖因子(p=0.098)以外的其他SCL-90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多重比较校正后,TMD组在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SCL-90项目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方面,每种条件下的单样本t检验局部一致性表现出典型的默认网络激活,而功能连接则表现为两种连接方式:与突显性网络(salience network,SN)相关脑区为正连接;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相关脑区表现为负连接。4.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MD患者组右前脑岛局部一致性减低,右前脑岛与左侧中扣带回静息态正功能连接减低,右前脑岛与右侧楔前叶/后扣带回负功能连接减低。5.临床疼痛强度与自发性脑活动强度的关系:右前脑岛与左侧中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值与疼痛强度呈负相关,即疼痛强度越强,TMD患者右前脑岛与左侧中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越弱。结论:1.本研究揭示了TMD相关疼痛不仅与突显性网络的重要脑区,右前脑岛局部神经活动一致性异常有关,而且与右前脑岛与突显性网络的其他主要脑区(中扣带回)以及与默认网络相关脑区(楔前叶)功能连接的异常相关。2.本研究结果表明,疼痛相关脑区功能性适应不良性神经可塑性改变,突显性网络内部连接以及突显性网络与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与TMD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密切相关。3.TMD疼痛作为一种持续性的伤害性疼痛传入,可能会导致中枢伤害性系统兴奋性增高,疼痛调节通路异常,表现为脑区局部脑活动以及脑网络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异常,表明中枢致敏作用在TMD疼痛中的重要作用。4.心理因素,尤其是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也在TMD疼痛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慢性疼痛发展或持续途径可能与先天性格相关的心理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降低大脑调节伤害性疼痛传入的能力。